群山中的“喀斯特秘境”-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4/17

10:5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文旅

群山中的“喀斯特秘境”

2025-04-17 10:56: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文旅

  新華社貴陽4月15日電(記者歐東衢 楊欣)平塘,位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座小城。站在平塘塘邊鎮的山脊上,一幅地勢高低相差千米、衝擊力極強的大自然畫卷映入眼簾。

  平塘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喀斯特區域面積2455.23平方公里,佔縣域國土面積的87.20%。這裡就像奇幻的“喀斯特秘境”。

  群山如同綠色的海洋,“波濤”之間有一片“漏斗”狀的天坑群。

  平塘天坑群的形成可追溯到距今2億多年前,經歷了海洋向陸地變化的全過程。

  鑽進“平塘天硐”的那一刻,黑暗如潮水般吞沒了感官。當頭燈掃過洞壁,鐘乳石如凝固的瀑布傾瀉而下,石筍與石幔在光影中交錯,仿佛闖入了一座被時間封印的水晶宮殿。洞頂岩層閃爍着微光。“這是碳酸鈣結晶,幾百萬年的滴水之功”,貴州旅游地學研究院院長陳明華告訴記者。

  時間的力量、山海的雕琢,賦予了這番地質美景。

  在“道坨天坑”數百米深的坑緣俯瞰,雲霧在坑底翻涌,四週絕壁如刀削斧劈。聳立的群山,像大地展開臂膀,擁抱蒼穹。

  陳明華告訴記者,這裡曾是地下暗河的“漏斗”,山體塌陷後就成了地球表面的“深坑”。坑底的原始森林裏,蕨類植物高過人頭,藤蔓纏繞着千年古樹。

  在“道坨天坑”周圍約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十余個大小不等的天坑,深度在300米到600米之間。在天坑群中有一個叫“大窩凼”的天坑,仿佛一個天然的“巨碗”支架,將“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鑲嵌在內;地下暗河如天然排水系統,讓“中國天眼”免於積水之憂;而環繞的群山也為“中國天眼”提供了優異的電磁環境。

  距離“中國天眼”8公里的克度鎮,曾是一個貧瘠且封閉的山鄉,如今已蛻變為“天文小鎮”。原本“土裏刨食”的山民,如今紛紛辦民宿、開餐館,在外墻涂滿宇宙星河。

  夜幕下的天文小鎮,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天文體驗館、時光塔、天幕街、星際家園依次排開……仿佛一個“科幻”主題樂園。

  每逢晴朗的夜晚,35歲的村民劉成亮會用自家民宿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望著滿天閃爍的星斗,他腦海裏常會蹦出些關於“宇宙”的問題。

  從兩億年前的喀斯特天坑,到探索百億光年之外的“中國天眼”,平塘這座群山中的“喀斯特秘境”,散發着全新的魅力。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天坑,平方公里,天眼,中國,喀斯特,群山,仿佛,一個,天文,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