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體重管理,讓減重行動提上日程-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3/18

10:0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健康

關注體重管理,讓減重行動提上日程

2025-03-18 10:07:5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健康

  自2024年6月開始,國家衛健委會同多部門聯合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當被問及“三年行動計劃”,全國政協委員張文宏現場點名記者減肥,“像你這樣大的肚子,是我們主要的目標”。體重管理不僅是減肥那麼簡單,很多都跟慢病管理有關。體重減下來,慢病才更容易控制。這也給大眾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健康科普。

  一場關乎億萬人健康的“體重革命”悄然吹響號角。超重與肥胖早已不是簡單的審美問題,而是關乎全民健康素質的公共衞生課題。

  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持續上升,作為慢性疾病中獨立病種、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為亟待攻堅的問題: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顯示,有研究預測,若人群超重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兒童超重肥胖率將分別達到70.5%和31.8%。

  體重超標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間的“捆綁”,不僅威脅個體生命質量,同時也加重了醫療體系負擔,甚至會拖累社會發展。尤其是對於兒童、青少年,校園裏隨處可見的“小胖墩”讓不少家長焦慮。在此背景下,國家將體重管理納入行動議程,既是對民生關切的積極回應,也是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關鍵落子。

  體重管理,需要科學施策和社會協同。在推進體重管理的行動中,“注重防治結合、提供個性化服務”直指問題要害:肥胖成因複雜,涉及遺傳、代謝、心理、環境等多重因素,單一化的減重方案往往收效甚微。引導醫療機構設立體重門診,正是以專業化服務破解“減肥靠意志”的認知誤區。通過營養評估、運動指導、心理干預等個性化方案,讓科學減重取代盲目節食,讓醫學支持對衝健康焦慮,既是對個體差異的尊重,也體現了公共衞生服務的溫度。

  相比減重,更深層的挑戰在於如何改善“致胖環境”。現代社會中,高糖高脂食品充斥市場、久坐少動成為日間常態、快餐速食消解原來健康的飲食傳統,諸多結構性因素讓個體的健康選擇面臨多重困難。因此,體重管理既要“管住人”,更要“改造環境”:食品工業需優化産品配方、城市規劃應增加運動空間、職場文化要形成有利健康的作息規律……只有健康生活的土壤足夠豐沃,個體減重的努力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

  當然,對“減重倡議”也要系統認識,避免陷入碎片化迷霧。體重管理不能成為對某種體形的刻板追求,健康之美應有“千姿百態”的注腳。體重管理更不能背離科學指引,將減肥等同於偏激嘗試,損傷健康根基。健康的體重不是“秤上的絕對值”,而是身心協調的動態平衡。唯有以科學為尺、以健康為度,才能讓減重行動實現質和效的雙豐收。

  健康是人生之基,更是國之大計。“體重管理年”背後,既有對國民健康的深刻洞察,也蘊含着對健康中國建設的系統謀劃。在輕盈的腳步中遇見更有活力的自己,這或許便是“體重管理”最深遠的啟示。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仇逸 袁全)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體重,健康,管理,減重,成為,超重,行動,個體,科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