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賦能,讓家門口的診所“強起來”
耿福能代表:加大扶持力度,以互聯網打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堵點
不足20平方米的衞生室內,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是僅有的診療工具,曾經,在四川省涼山州的偏遠山村,村民寧可輾轉幾十里到縣城求醫,也不願踏入村口的衞生室。設備簡陋、服務能力薄弱、優質醫療資源匱乏……如何破解基層醫療痛點,讓家門口的診所真正成為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用了10年時間,尋找答案。
為了幫助醫生突破“老三樣”的局限,2016年,好醫生創建了互聯網雲醫療&&,針對基層診所,提出檢驗科、影像科、病理科、藥劑科、特色療法“四科室一特色”模式。針對基層藥店,提出“七大差異化賦能”,幫助基層藥店具備差異化服務能力。如今,全國已有60萬家基層醫療機構和藥房接入該&&,覆蓋30個省份,累計為1600余萬基層群眾提供了“家門口的三級醫院服務”。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能只靠大醫院“輸血”,更要讓基層具備“造血”能力。現在,接入&&的村醫早上通過&&上傳患者檢驗樣本,第三方機構當天即可反饋報告。過去村民抽血要跑幾十里路去縣城,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還提供AI輔助診斷系統,幫助醫生識別疑難病症。“我們青羊總部基地有一棟樓,晚上都是燈火通明,那就是讀這些傳回來的檢驗報告。”耿福能&&,&&幫助基層醫生提高醫療水平,賦能基層醫生,是真正落實國家分級診療的一個具體實踐,而其中的關鍵,就是下沉優質醫療資源。
耿福能認為,以互聯網打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堵點,需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並制定基層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學科標準和相關配套政策法規,衞生健康部門要加強對信息和技術的監管。他還建議有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醫生走出醫院開辦診所,鼓勵社會力量開辦診所,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能培訓,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從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切實落實分級診療,讓更多基層群眾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我是來自涼山州基層的代表耿福能。”這是他每年參會期間發言的第一句話。多年履職期間,從中藥材扶貧産業、鄉村全面振興到醫藥科技創新、鄉村醫生培訓、知識産權保護等諸多領域,他一共進行了85次調研,做了107次發言,提出135條建議。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