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前11個月受理26萬餘件!
全國檢察機關民事檢察這樣維護百姓權益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記者邢拓 劉碩)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檢察廳廳長藍向東2月17日受訪時介紹,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民事檢察監督規模總體保持平穩,共受理各類民事檢察監督案件26萬餘件,辦案質效進一步提升。
對民事生效裁判開展監督是民事檢察部門的重要職能之一。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76766件,提出抗訴3309件,法院同期審結3353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調解、和解撤案共2912件,民事抗訴改變率為86.9%;提出再審檢察建議7621件,法院審結8422件,改判、發回重審、調解、和解撤訴7715件,再審檢察建議改變率為91.6%。
藍向東介紹,對於農民工等存在維權困難的群體,檢察機關依法規範開展支持起訴工作,幫助其依法維權。去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支持起訴案件79178件,檢察機關支持起訴58589件,其中支持農民工起訴38172件,佔支持起訴總數的65.2%。最高檢推動各地把檢察資源用在訴訟能力弱等真正需要幫助的特定群體上。
虛假訴訟對百姓合法權益帶來嚴重威脅。2024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提出虛假訴訟民事檢察監督意見8001件。從監督領域來看,檢察辦案從傳統的虛假訴訟拓展至虛假仲裁、虛假公證,監督類型也擴展至民間借貸、金融借款、建設工程施工、商品房買賣、遺囑繼承等方面。
切實解決“執行難”,讓勝訴權益更好地兌現,一直是影響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的難題。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59777件,提出檢察建議49873件,法院同期採納41906件,民事執行監督案件檢察建議採納率為84%。
民生問題一頭連着千家萬戶、群眾安危冷暖,一頭連着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過去一年,全國檢察機關民事檢察部門聚焦民生領域的易發高發問題,圍繞重點民生領域、重點特殊群體開展監督。各地檢察機關準確把握“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等房地産調控政策,充分運用法治力量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