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秦淮燈彩,何以點亮世界-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2/13

15:3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文化

千年秦淮燈彩,何以點亮世界

2025-02-13 15:34:3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4版 文化

  二月十二日,市民游客在南京白鷺洲公園欣賞花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博攝

  觀賞燈會是中國人慶祝春節的傳統民俗。第39屆秦淮燈會自1月21日亮燈以來,從秦淮河畔到白鷺洲公園,從夫子廟到老門東,每天游人如織。攜程發布的《2025年春節旅游總結報告》顯示,秦淮燈會在全國新春燈會中熱度靠前,位列“第一梯隊”。

  作為秦淮燈會的主打産品與文化符號,秦淮燈彩流傳至今已有1700多年。自1986年秦淮燈會恢復舉辦以來,累計吸引海內外游客2億人次,先後亮相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秦淮燈彩緣何能綿延千年,持續受到海內外追捧?

熔鑄古今:千年燈彩煥發時尚新潮

  “年年逛燈會,歲歲有不同。花燈越來越精美,文化內涵更豐富,科技感也在增強。”安徽當涂的退休教師夏傳壽的話道出了不少“老燈迷”的心聲。夏傳壽賞燈30多年,每年都會和家人在燈會前拍攝一張“全家福”。

  明代繪畫《上元燈彩圖》描繪了元宵節期間,南京秦淮河畔的街市景致和繁盛景象。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懸挂有各種燈彩,琳瑯滿目,光影琉璃,“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市井繁華躍然紙上。近兩年,燈會主辦方以集市盛況為靈感,在白鷺洲公園復原上元主題市集,不僅重現了古畫中的繁華景象,還融入非遺品鑒、手作互動、古風小物等元素,還原明代市井街巷的煙火氣。

  “燈會讓中式浪漫具象化了,完全超出我的預期。”來自浙江的游客李女士説,花燈不僅是一種裝飾,還蘊含很多寓意。上元古畫、詩詞雅韻的交相輝映,魚躍龍門、百鳥朝鳳的美好寓意,以及珍禽、飛鳥的民間風情,一步一景,仿佛跨越千年,令人回味無窮。

  南京秦淮燈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惠南洋告訴記者,歲月流轉,秦淮燈彩傳承發揚傳統技藝,不斷增添科技內涵。今年亮燈儀式開場前,主辦方首次用無人機將兩盞大型荷花燈送上天空,為燈會增添新的觀賞形式。此外,今年燈彩的製作除了選用紙張、綢緞等傳統材料,還新增玻璃鋼、長絨毛材質等,讓燈彩更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有着1700多年歷史的秦淮燈彩,源於東吳,興於魏晉南北朝,隆於唐宋,盛於明清。千年來,燈彩技藝在造型、製作、材質和主題上形成了獨特風格,發展成如今集燈展、燈市、燈景於一體的秦淮燈會。

  63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顧業亮從8歲開始學做燈,見證了傳統燈彩技藝與現代藝術、科技的不斷“碰撞”。“燈會的魅力在燈彩,燈彩的根脈在藝人。”顧業亮説,秦淮燈彩與其他燈彩的最大區別就是純手工製作,一位花燈製作藝人可以獨立完成從設計到成型的幾十余道工序。目前南京有超百名扎燈藝人,近萬名從業人員,其中各級代表性傳承人30余位。為更好傳承秦淮燈彩技藝,多年來,顧業亮經常走進學校講解燈彩文化、手把手教年輕人製作燈彩。

融通中外:亮相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欣賞流光溢彩、造型各異的燈組,觀看舞龍舞獅表演,品嘗餃子、拉麵等中國特色美食……春節期間,來自法國、西班牙、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游客,在距離南京萬里之遙的法國塞雷市,同樣欣賞秦淮燈彩魅力,感受歡樂春節氛圍。

  2024年,南京夫子廟文旅集團與陽光法國文旅公司達成合作,將秦淮燈會整體“搬到”法國。2024年11月中旬,輝煌中國(塞雷-南京)秦淮燈會在塞雷市奧布裏城堡公園內正式亮燈開放。

  陽光法國文旅公司負責人史國明介紹,園內劃分為30個不同主題展區,展示數千個大小綵燈。現場設置的傳統手工、民樂表演、國風漢服、中華飲食等沉浸式體驗區,可以讓游客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春節期間,園內還開展了“中國春節周”特色活動。

  “進入園內,就仿佛到了中國。特別是‘生命之樹’和‘鳳飛九天’燈組讓人印象深刻。燈會不僅讓更多法國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深入了解,而且有效帶動了塞雷旅游業發展,我們非常希望繼續加強互利合作。”法國塞雷市副市長瑪麗亞·拉孔布説。

  通過燈會結緣,瑪麗亞·拉孔布還在前段時間專程來到南京,出席了1月21日晚的第39屆秦淮燈會亮燈儀式,與來自波蘭、土耳其、韓國、法國、智利等國家的嘉賓及本地市民共同賞燈。“進入白鷺洲公園展區,我仿佛置身於燈彩構成的文化大觀園。以前了解的生肖、燈籠、樂器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都以精美的花燈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還有一盞盞荷花燈搭載無人機升上夜空,十分震撼。”

  法國是中國燈會“點亮”世界的縮影。據不完全統計,秦淮燈彩已亮相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法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海豫園燈會、四川自貢燈會等中國其他地方的特色燈會也紛紛“漂洋過海”,閃耀各地節日季,傳遞濃濃中國年味。

  顧業亮曾多次出國展示秦淮燈彩魅力。“2007年,我帶着作品到英國,與當地民眾交流15天,每天都有很多人觀看、學習並嘗試製作花燈。2013年,我在埃及開羅開展秦淮燈彩製作和中華文化培訓,從5歲的小朋友到80多歲的老人,都對中國燈十分着迷。給我當翻譯的埃及姑娘最後還拜我為師,經常通過微信學習相關技藝。在荷蘭,我還結識了一位設計師,與他共同設計製作了向日葵花燈。”

  在顧業亮看來,燈彩帶來光明、給人暖意、寓意吉祥,對渴望美好生活的各國人民來説是一種共通的“語言”。他相信中國燈會一定會走得更遠,受到更多國家人民的喜愛,不斷“照亮”中外文化交流之路。

融入市場:從“邁出去”到“賣出去”

  自1986年秦淮燈會恢復舉辦以來,顧業亮與燈會相伴近40年,創作了許多精美燈彩,給海內外游客留下難忘的歡樂體驗。“從最早出國展演‘圈粉’,到把燈彩産品賣到國外,再到和國外公司合作把整個燈會、上千個燈組‘搬到’海外,一路走來非常不易。”顧業亮説,影響力不斷“破圈”離不開産品化開發、市場化運作。

  早在2014年,南京市秦淮區就在夫子廟文旅集團旗下成立秦淮燈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專業推動燈彩製作設計,燈會市場運營。“除了扎燈藝人外,設計、策劃、銷售等力量加入,讓我們的産品創新、業務承接、項目拓展等能力大幅提升。對外合作有了經營主體,走出去更加便捷。”惠南洋介紹,除了辦好秦淮燈會,公司還給全國各地提供燈會服務,綜合收入不斷提高。

  燈會走出去,不能賠本賺吆喝。如何大規模市場化“出海”,秦淮區謀劃多年。2018年10月,秦淮燈彩跟隨“中國南京周”來到巴黎,乘着“秦淮河”號遊船首次驚艷亮相塞納河上。參加活動的夫子廟文旅集團負責人第一次遇到了史國明,雙方一拍即合:“秦淮燈彩要更大範圍、更可持續走出去,必須走市場化道路。”

  “海外市場對中國文化産品的需求很大,我就想,為何不能把家鄉的秦淮燈彩帶到法國呢?”從小在南京長大、後在法國定居創業的史國明告訴記者,隨着中國綜合實力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在海外傳播越來越廣。在歐洲,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的燈會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

  在夫子廟文旅集團董事長殷晟看來,秦淮燈彩“賣出去”才能持續“點亮”世界。“為辦好這場‘出海’燈會,我們與法方公司多次洽談,反復協商燈會方案,力爭打造既體現中國特色又符合法國民眾需求的文化産品。”

  燈彩循環利用,助力綠色“出海”。“燈彩公司將部分閒置的龍年春節燈組翻新利用,大大降低前期投入成本。而且,歐洲國家對循環經濟認可度很高,這一做法經過宣傳後成為一大引流點。”史國明介紹,截至目前,入園參觀人數已達16萬人次,僅門票收益就有約200萬歐元,疊加園內餐飲、游樂場等收入,綜合收益超300萬歐元。“在塞雷市展演結束後,部分燈組産品還將循環利用,有望在其他歐洲國家繼續展演。”

  小花燈撬動大合作。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王生説,秦淮燈會極大增進了秦淮區與塞雷市的友誼,目前雙方已簽訂友好合作協議意向書,後續還將開展系列産業推介、合作交流。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凌軍輝 陸華東 朱筱)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燈彩,秦淮,中國,文化,南京,製作,花燈,傳統,游客,春節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