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時的夜巡,只為60秒的通信暢通-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2/12

18:2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春走基層

4小時的夜巡,只為60秒的通信暢通

2025-02-12 18:22: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春走基層

  新華社鄭州2月11日電(記者吳剛 鄭家寶)2月9日凌晨,河南伏牛山區的寂靜被一陣細微的響動打破,一隊騎着電動車的“小綠人”正沿着鐵軌迅速進入七峰山隧道,開始4個小時的通信設備巡檢。

  位於河南省方城縣的七峰山是八&&伏牛山脈的東起點,全長5152米的七峰山隧道是鄭渝高鐵在河南境內最長的隧道,春運期間每天有近120輛列車穿梭其間,山巒層疊,地勢險峻,給確保列車信號穩定帶來挑戰。

  此時,隧道內一派熱火朝天,國鐵集團鄭州局鄭州通信段平頂山西通信工區的職工們兩兩一組,默契配合,正對着隧道內25個通信設備設施和20608米的漏泄電纜進行巡視檢查,頭燈的光束在漆黑的洞壁上交錯閃爍。

  “這是我們的通信漏泄電纜,信號就是通過這些線纜來發送和接收的,就像我們室外的天線。”工長燕政旭一邊介紹,一邊使用扳手對洞壁上固定線纜的卡具進行細緻檢查,“氣溫越低,隧道壁越容易滲水,這些線纜長期處於濕冷環境中,卡具特別容易松動。”

  除了檢查漏泄電纜等設備設施外,燕政旭和工友們還要通過天線對鐵路通信網絡進行測試。他們緊盯儀表屏幕上的波形數據,從而檢測網絡是否達到“滿格”。

  “你看,這裡信號有點弱。”燕政旭説完將作業人員分為兩組,前往相鄰的洞室,使用儀表逐段進行檢查,很快,他們便發現是因為距離洞室500米處的漏泄電纜接頭駐波比達到了1.5,超出了1.2的標準值。

  “列車高速經過産生的氣流和震動可能會導致兩段漏泄電纜接頭松動,進而影響數據的傳輸,造成信號不佳,這裡要重新製作接頭了。”燕政旭説道。

  天氣寒冷,線纜的外皮變得十分堅硬,對接頭製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難,但對燕政旭來説輕車熟路。只見他取出工具,熟練地剝開外皮、暴露內芯、更換接頭、固定螺栓,一氣呵成。當再次測試已經恢復正常值後,燕政旭帶領工友們騎着電動車繼續前往其他洞室進行巡檢。

  “在這裡飛馳運行的高鐵穿行整個隧道只需要60秒,但這短短60秒通信網絡需要始終穩定可靠,從而確保列車和地面雙向行車信息傳輸暢通。”燕政旭説。

  等他們全部檢查完畢,從隧道另一側鑽出,已經是凌晨4時。一小時後,第一趟動檢車順利通過七峰山隧道。

  當接到“通信網絡一切正常”的通知後,燕政旭不禁長舒一口氣,緊鎖的眉頭逐漸展開。他收起手中的儀表和天線,搓了搓被風吹得發紅的臉頰,和工友們擊了一掌。

  “今年是鄭渝高鐵全線貫通後迎來的第三個春運,現在正值返程高峰,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旅客通過我們維護的高鐵線路安全有序返崗,身上就幹勁滿滿。我相信通過我們每一位鐵路工作者的努力,能夠讓每一名旅客都平安啟程、順利到達。”燕政旭信心滿滿地説道。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隧道,通信,燕政旭,檢查,漏泄,接頭,電纜,進行,高鐵,信號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