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童鬧海”緣何能驚天動地?
當《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以雷霆之勢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時,這已不僅僅是一部動畫電影的勝利。
從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到如今續作以更成熟的技術、更深刻的敘事再掀觀影狂潮,“魔童”用五年時間再度完成了一次文化意義上的“鬧海”——它攪動的是中國動畫産業的平靜之水,激蕩的是大眾文化消費的深層需求,更折射出中國文化自信的澎湃浪潮。
《哪吒2》的票房奇蹟源於其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哪吒”這一源自《封神演義》的經典形象,在當代銀幕上被賦予全新內核:從反抗父權的悲情少年,到對抗命運桎梏的叛逆英雄,再到如今在親情羈絆中尋找自我的成長者,主創團隊以“舊瓶裝新酒”的智慧,完成了傳統IP的現代化重塑。
這種文化轉譯的成功昭示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不是簡單的符號堆砌,而是要在文化意涵與理解受眾的基礎上與當代人同頻共振。
《哪吒2》登頂的背後,是中國動畫工業體系十年磨一劍的厚積薄發。1438個特效鏡頭、每秒18萬的“燒錢藝術”、自主研發的“乾坤引擎”實現了粒子特效的突破性進步……這些硬核科技,標誌着中國動畫已從當年的“手藝活”進階為“技術活”。
值得關注的是,影片製作過程中運用的“全流程工業化協作模式”背後是全國138家動畫製作領域公司的合力托舉,形成的跨地域産業協作鏈,打破了人們眼中對過往中國動畫電影“小作坊式”生産的印象。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哪吒2》驗證了中國動畫電影IP的商業轉化路徑。淘寶數據顯示,目前哪吒系列形象授權周邊在&&上銷售額已經突破了5000萬元。其周邊種類也覆蓋了盲盒、卡牌、毛絨玩具等數十種,且成交量還在繼續飆升。這種産業化探索,為動畫創作提供了可持續的造血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在三四線城市的強勁表現尤為亮眼。貓眼數據顯示,該片三四線城市票房佔比接近60%,較2019年前作提升12個百分點。這場“下沉市場”撐起的票房奇蹟,折射出中國電影市場結構的深刻變革。
縣城裏的影院,有的單日《哪吒2》排片接近40場,有的開設千人觀影的超大場次,一家三代同堂觀影在多地屢現……這些鮮活的觀影圖景,見證着文化消費的普惠性提升。
若將視角投向更廣闊的社會圖景,《哪吒2》的現象級傳播,還與當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形成共鳴。這種藝術創作與社會心理的相互映照,也提示創作者們,真正的“爆款”密碼,藏在時代情緒的脈搏之中。
此刻,《哪吒2》已登頂影視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這不應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當傳統文化邂逅現代科技,當工匠精神碰撞工業體系,當中國故事對話世界觀眾,這片土地上還需要更多的“魔童”在文化深海中激蕩起時代的浪潮。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