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市場“燃”出“新高度”
▲ 2 月 3 日,在北京西單大悅城的首都電影院,觀眾絡繹不絕。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記者楊洋 張博群 魏婧宇)售票&&“滿座紅”,現場購票“排長龍”,公益電影進鄉村社區……春節期間,記者走訪全國多地影院,感受電影市場的火熱,發現觀影過大年成為新潮流。
國産電影放光彩,人們共享濃濃年味。從預售勢如破竹,到影院人潮涌動,今年春節檔電影不斷刷新“新高度”。
大年初一全國票房18.05億元,觀影人次為3515.12萬,創造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新紀錄;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發稿前,今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含預售)突破80億元,再創新高!
“過年看電影正在成為‘新年俗’。”遼寧師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何明認為,如今電影供給越來越多,滿足人們對更多休閒娛樂活動的期待,推動電影市場更加火爆。
在北京,初一至初四,首都電影院共接待觀眾近13萬人次,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上座率創歷史新高;上海大年初一以超6000萬元的票房成績拿下當日全國城市票房冠軍;萬達影城大連高新店,春節檔前三天觀影人次2.5萬,相當於平時一個多月的體量……
大年初四,在河北邯鄲工人劇院的檢票大廳裏,觀眾排起長隊。“春節期間我們輪流加班,從早上7點開始忙,一直到半夜2點多,幾乎場場爆滿。”正在檢票口忙碌的場務經理張龍説,“大年初一至初四,票房收入82.8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91%。”
“今年,春節檔在下沉市場的表現也搶眼、勢頭強。”萬達影城東北區大連中心市場經理廉靜説。
銀幕亮、年味濃。春節檔電影市場“開門紅”,折射文化消費新活力,彰顯出文化自信。
在河北保定萬達影城,霍女士帶着兩個女兒觀看《哪吒之魔童鬧海》,她説:“影片精彩又感動,畫面和特效都很棒,故事講得真好,中國電影真厲害!”
在中影華臣影城大連西安路店,市民王晨站在《熊出沒·重啟未來》海報前,為8歲的兒子拍照留念,孩子手裏拿着剛剛購買的“熊大”玩偶,笑得開懷。
萬達影城大連高新店經理譚旭傳説:“火熱的春節檔也帶動了影院賣品收入,春節期間影院賣品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超過15%。電影聯名款爆米花桶、飲料杯等IP産品也被影迷買來留作紀念。”
跟着電影去旅游——春節期間,在陜西寶雞的各大旅游景點,常能看到手握電影票的游客。寶雞市文旅局圍繞電影《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西岐”這一文旅IP,推出優惠活動,持電影票等憑證可享受景區門票優惠。
觀完哪吒,到製作地成都,與哪吒雕塑合影“同框”;看完射雕,到故事發生地襄陽,賞巨幅武俠風壁畫;跟着唐探,到拍攝地德州,“穿越”回1900年……
“影院內外都火熱,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娛樂方式的多樣化,也成為電影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寫照。”寶雞開元商城總經理劉敏傑説。
在廣袤鄉村,放電影也為農民生活增添了節日氣氛。大年初一,幾名電影放映員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村部廣場上忙碌着。春節期間,當地宣傳部門在鄉村和社區安排了5場公益電影。村民王鳳蘭感慨道:“以前過年就是打牌喝酒,村裏文化活動少,現在大家一起看看電影、聊聊天,更有年味。”
春節期間,“老影迷”王玲到社區周邊的邯鄲市邯山區星辰電影城,觀看了好幾場電影,“從觀影前的期待,到觀影中的全情投入,再到觀影后的回味,都是一次全面的身心放鬆。”
“春節觀影熱潮不僅反映了文娛消費的新趨勢,也體現了國人情感互動的新方式。”何明説,返鄉過年,重在陪伴,親人們共同感受銀幕上的喜怒哀樂,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結和精神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