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煙花坐上無人機-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1/16

11:4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經濟

當煙花坐上無人機

2025-01-16 11:42: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經濟

  一河詩畫滿城煙花。湖南瀏陽,每週六晚的煙花秀,成為這個“花炮之都”與中外游客的浪漫之約。

  漆黑蒼穹,近千架無人機直插雲霄,搭載的煙花宛若流星,從“時光穿梭機”傾瀉而下,緩緩墜落人間,仿佛打開了天空之門……

  近期以來“火出圈”的瀏陽煙花秀背後,是煙花與無人機共同繪就的一幕幕視覺盛宴,在各地跨年夜、電音節、企業年會等活動中帶旺人氣,更拓展到諸多消費新場景,進一步帶動消費,並打開相關産業發展新空間。

  不只是國內,從法國巴黎的國慶日煙花表演、美國洛杉磯的日間煙花,到阿聯酋阿布扎比的跨年夜活動,中國的“煙花+無人機”已經“飛”出國門,一些爆款單品更是供不應求。有國外網友感慨,“中國證明了魔法的存在”。

  煙花、無人機,兩個看似相距甚遠的産業相遇相融、協同創新,促成千年煙花産業的蝶變,解鎖無人機應用新場景,也揭示出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相互依託、相得益彰的發展之道。

  在“守”“創”相長中融合發展,是題中必有之義。

  我國傳統産業在製造業中佔比超過80%,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對國民經濟意義重大。

  近年來,有的地方將傳統産業視為“包袱”,特別是在培育新質生産力過程中,對傳統産業何去何從心生困惑。

  對此,黨中央態度明確:堅持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産業”簡單退出。

  這就要求正確處理好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之間的關係,以“守”與“創”的辯證眼光思考産業發展。

  拿瀏陽來説,相比當地加快培育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新興産業,有着1400多年歷史的煙花産業似乎“新”意不足,尤其受禁放令、疫情等影響,産業發展一度面臨困境。

  面對新情況,當地政府大力推動傳統産業創新發展,專門設立鞭炮煙花産業發展中心,鼓勵企業通過“煙火+”發展新模式走向價值鏈高端。

  如今,瀏陽煙花炮竹産業以每年五六百億元的總産值,佔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貢獻了全國六成出口份額,也帶動當地相關新興産業的增長。

  這啟示我們,傳統産業的穩定發展為新興産業崛起提供堅實支撐,新興産業的發展也能讓傳統産業煥發新活力。

  推動産業提質升級,更需圍繞“供”“需”互促做好文章。

  瞄準文旅市場新需求,不斷創新的煙花秀為煙花産業轉型發展搭建廣闊舞&。

  “天空之門”“星語新願”……一幕幕令人驚艷的煙花表演背後,美術設計、文旅、數字技術等領域的新要素不斷匯聚,更好滿足文化內涵和情緒價值的新需求,正在推動煙花産業鏈重塑。

  促進新舊産業更好發展,還要在“同”“異”共通中精準發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把握一般規律,也要堅持因地制宜。無論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還是布局建設未來産業,産業發展要契合當地特色與整體需求。

  瀏陽的“煙花+無人機”,依託煙花産業底蘊,運用“黑科技”賦能,實現産業協同共進,這就是立足資源稟賦、遵循産業發展規律、科學落子布局的生動例證。

  從更宏觀的層面看,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要抓好落實,一方面要引導地方和企業進行差異化産業布局,避免“一哄而上”、低效重復;另一方面,要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找準各自定位,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拓展新空間、塑造新動能。

  當今時代,改革創新大潮奔涌,傳統與新興是不斷變化的動態概念。當下的傳統,曾是過往的新興;今日之新興,也或將成為未來的傳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我們既要放眼未來,積極培育新動能;也要立足實際,持續更新舊動能。二者協同發力,將能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更大合力。     

       (記者戴小河 白田田)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産業,新興,煙花,發展,傳統,無人機,當地,推動,培育,瀏陽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