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城集智,探尋基層治理溫度-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2/02

14:1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評論

眾城集智,探尋基層治理溫度

2024-12-02 14:13: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評論

   ▲2023年2月3日,在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三級院壩會”上,村民、商戶、幹部在一起交流討論。

新華社記者唐奕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新時代新征程,各地充分發揮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探索中貢獻力量。

  近期,2024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研討會在重慶市璧山區召開。與會專家和基層幹部代表,圍繞如何探尋“治理的溫度”深入交流,互學互鑒,梳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規律和經驗,擴大基層黨建“朋友圈”。

  本期議事廳走進研討會現場,共探城鄉現代化治理新路徑、新實踐。

關鍵是“由誰引領”“如何引領”“長效引領”

  李健:重慶市璧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健圍繞三個關鍵詞,闡釋了璧山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中的邏輯與實踐。

  璧山是重慶向西拓展第一站,全區面積9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6萬,城鎮化率73.5%。近年來,璧山堅持黨建引領,逐步走出一條“小區(院壩)黨組織引領,業委會、院管會主導,多元力量聚合,智治&&賦能”的基層治理新路子,歸結形成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三級院壩會等改革成果。

  “組織動員”解決“由誰引領”問題。璧山將黨組織建在“神經末梢”,在小區、院壩成立功能型黨組織,構建起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院壩黨小組等多級架構,建設上下貫通緊密、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

  “眾人拾柴”解決“如何引領”問題。推行“吹哨報到”,解決急難愁盼。群眾事無小事,群眾呼聲就是哨聲,黨員幹部要跑得快,及時響應群眾訴求。院壩會上收集到的問題,能立即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24小時內提出解決方案,真正把群眾事時時放在心上、件件抓在手上。

  “建章立制”解決“長效引領”問題。近年來,璧山先後制定小區院壩黨組織、黨員幹部任務清單;首創幹部選拔任用徵求小區黨支部意見,倒逼黨員幹部在基層履職中爭先;開展小區、農村集體經濟雙分紅,支持設施改造購買服務,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紅利”;區級層面設立雙向資金,每年單列預算用於支部運行、陣地建設、活動開展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水平。

社區是最適合柔性治理的場域之一

  王傑秀: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會長、浙江工商大學社會政策研究院院長

  王傑秀認為,社區是最適合柔性治理的場域之一。

  中國現代社區治理語境下的社區,是“社會生活共同體”和“基本治理單元”的結合體。社區作為一個“熟人”或者“半熟人”社會,鄰里相處需要有風度、有溫度,既要化解矛盾,又要促進和諧,是最適合柔性治理的場域之一。

  什麼是柔性治理,如何在社區實現柔性治理?柔性治理就是治理方式和諧化,更強調文化和價值觀的引導作用,而非剛性的強制性手段。在社區層面的柔性治理,需要分層級展開,排在首位的是黨建引領,為社區治理提供價值引領,依託黨建整合功能,以黨建推動治理主體的跨組織協同,優化社區治理結構。

  要尊重每個參與主體的意見和建議,讓不同的聲音都能被聽到,尋找共同利益點和解決方案;社區居民通過參與協商,學會如何表達、傾聽並尊重不同選擇,不斷培育起公民的責任感;制定尊重主體尊嚴、充分發揮社會各主體自主性、能動性的居民公約。

“三個堅持”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

  李俊宏:國家信訪局來訪接待司原副司長

  李俊宏提出“三個堅持”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堅持以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信訪工作法治化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要創新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和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各治理主體、治理資源、治理力量,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紮實推進源頭防範化解矛盾,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是堅持運用經濟發展保障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同時以良好的社會秩序推動實體經濟建設,實現良性循環。

  堅持以信訪工作法治化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是結合自身實際,從預防、受理、辦理、監督追責、維護秩序等環節,從信訪部門、職能部門、監督部門、政法部門依法履職等方面,將信訪工作法治化貫穿信訪工作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

  信訪制度是我們黨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意、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以黨的領導之力、依法治理之規、經濟發展之基、信訪工作之功更好促成善治,書寫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適應城鄉社會轉型適配基層治理

  王德福: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德福認為,進入21世紀以來,城市化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快速城市化不僅創造了空前的人口大流動,而且深刻改變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城鄉基層社會形態。

  中國式城市化在快速社會變遷中,很好地平衡了活力的充分釋放和秩序的基本穩定。同時,隨着城市化進程已進入新階段,基層治理也在發生深刻轉型,同樣面臨若干新挑戰。

  實現城鄉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要求基層治理與基層社會實現更高質量適配。同時,基層治理體系要圍繞社會建設任務構建開放體系,提升治理體系在地化、社會化水平,拓寬基層各類組織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檢驗治理成效最重要的還是“群眾有感”

  周正君:浙江省諸暨市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

  周正君&&,諸暨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典範,更是中國社會治理的一張“金名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因此檢驗基層治理成效最重要的度量衡還是“群眾有感”。

  提升基層治理成效,關鍵還是要看服務是否到位,要瞄準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和身邊的“關鍵小事”,努力把服務送到家、抓到底、做到位。

  “楓橋經驗”在實踐中形成了“群眾唱主角,幹部來引導,德法加智治,有事當地了”的新時代特徵。群眾參與是否有力、黨員幹部是否有為、“三治融合”是否有序、矛盾化解是否有效等是影響基層治理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諸暨還堅持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數字實踐路徑:2018年開發了村社幹部精準管理系統,用於輔助村幹部提級備案管理;2021年開發了致力村社減負增效的“浙裏興村治社”,健全基層“任務一貫到底”的落實機制、“事項一口歸集”的減負機制和“實績一榜統攬”的考評機制;2022年開發了“城市楓橋”應用,輔助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今年,對“城市楓橋”應用進行迭代,旨在構建一個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基層治理得好不好,老百姓説了算

  陳繼露:江蘇省如皋市委組織部遠教中心主任

  陳繼露認為,近年來,如皋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把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更緊密結合起來,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做好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2019年以來,如皋以“網格化、微自治”為抓手,在全市建立908個綜合網格,通過黨組織設在村(社區)、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落到村民小組,實現網格管理無盲區、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到戶的原則,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

  如皋還積極開展了“黨員歸巢領航”系列活動。在25個城市社區共建立139個功能型黨組織,將7000多名在職黨員嵌入組織體系中,圍繞在職黨員的專業特長、崗位職能優勢,設置服務崗位,開展幫扶鄰里、政策解讀、文旅宣傳、健康管理等活動,同時破解了一批老舊小區充電樁改造、加裝電梯等疑難問題。

  做好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的行動背後,同樣是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治理得好不好,還得是老百姓説了算。

  ■鏈結

基層治理“實踐故事”

  針對老城片區居民和商家融合度不夠的問題,我們推出“聚商聯盟”,動員商家提供餐飲美食、教育培訓、汽車美容等服務商品,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掙積分,通過積分兌換服務商品,形成“黨建引領、商業驅動、公益支撐、居民參與”的服務新常態。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大偉

  傳統的居民和社區之間的&&空間是社區辦公室,我們創新打造新型社區生活空間作為“鄰里會客廳、青年聚集地和築夢微空間”,使居民、轄區資源和社區積極互動交流。

  ——四川省簡陽市簡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余天清

  我們注重數字賦能的實際成效,將特色軟體接入“141”基層智治&&形成事件流轉流程,結合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打造一些智慧化場景。今年以來,福祿鎮就利用該&&打造了兩個智慧場景,一個是獨居老人安全監測場景,另外一個是垃圾分類監管場景,有效賦能基層治理。

  ——重慶市璧山區福祿鎮黨委書記何齊柏

  (黃海波 李浩然整理)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治理,基層,引領,社區,黨建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