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mrdx/2020new/images/logo.png)
浩浩情懷,悠悠珠水
探訪珠江源馬雄山
圖為珠江源。
郭曉勇攝
郭曉勇
這是一次難以忘懷的旅程。
當我站在珠江源馬雄山的山巔,仿若置身於浩瀚穹廬之下,無垠的浩渺之感在心田如輕霧般瀰漫開來。山風呼嘯而過,似洪鍾大呂在耳畔轟然鳴響,訴説着這片大地數十億年的滄海桑田、乾坤變幻。馬雄山,巍峨聳立在天地之間,宛如一位沉默堅毅的古稀智者,用深邃的目光凝視着地球的鴻蒙初辟與歲月的崢嶸變遷,見證着生命的悄然萌動與蓬勃繁衍。
珠江源馬雄山
在古老而神秘的傳説世界裏,馬雄山曾是神靈的棲息之所。它坐落於現今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城北50公里處。遙想遠古鴻蒙歲月,一位身着霓裳、袂帶飄舞的珠江仙子降臨此地。仙子手持玉露寶瓶,瓶中靈液幽光閃爍,可潤澤世間萬物。她見此處山川雄渾壯美,卻獨缺秀水幽韻,於是輕移蓮步,拔下雲鬢間的靈犀髮簪,在馬雄山的靈秀之地輕輕一點,剎那間,一股清泉仿若靈龍乍現,奔騰涌出,此即為珠江的源頭。起初,清泉如纖細絲縷,卻似蘊含着天地間無盡的生機與靈韻,宛如仙子灑向塵世的希望星芒。從此,珠江開啟了那穿越千秋的浩渺長卷,奏響了源遠流長的生命頌歌。
據史書記載,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旅行家徐霞客以堅定的步伐兩度踏入雲南的山水勝境,探尋珠江之源,並在游記《盤江考》中以如椽之筆明確指出珠江源出於馬雄山。《珠江源碑記》中生動描述:“珠流南國,得天獨厚。沃水千里,源出馬雄……水流汩汩,終年不絕。”寥寥數語,將珠江源的清幽奇秀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我站在“珠江正源”石碑前得知,新中國成立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的賢能之士與當地水利部門的精勤人員攜手合作,多次櫛風沐雨,實地勘察,細緻梳理水系脈絡源流,運用精密儀器勘測山川形勝與地質奧秘,在1985年確定馬雄山東麓的出水洞為珠江正源。
此刻,我腳下這片土地,正是孕育珠江最初涓涓細流的靈秀之地。那清泉澄澈如鏡,冰冷刺骨,仿若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純凈且充滿希望的光輝。一股清泉從岩洞潺潺流出,恰似一條素練自九霄飄落,空靈而曼妙。我甚至能清晰地數清那一串串細流,一顆顆晶瑩的水珠,以及每一粒閃爍微光的水之精靈……它們在暖陽的照耀下,閃爍着靈動璀璨的光芒,如宇宙深處散落的星屑,在此匯聚成溪,積成一泓澄澈的清流,一方碧幽的深潭,而後悠悠蕩蕩,蜿蜒向遠方的浩渺天地。
我俯身伸手輕觸這源頭之水,一股涼意如靈蛇般瞬間傳遍全身,這是生命初始的幽微溫度,是大地母親給予的慈愛輕撫與溫柔慰藉啊!
我曾在一首《珠江之源馬雄山》的小詩中,發出這般深沉的喟嘆:
難以想象啊
在這幽深山壑之間
於這心馳神往的翠影蔥蘢之處
一泓涓涓細流
舞動生命的綺美旋律
自大山深處毅然迸發
承載上蒼賦予的神聖使命
金戈鐵馬奔赴浩渺疆場
一路披荊斬棘,無畏風霜
一路洶湧澎湃,氣勢磅礡
譜寫大自然的雄渾壯闊之詩篇
南方大地的母親河
沿着珠江溯源的溪流緩緩前行,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悠長隧道,踏入珠江流域那漫長而絢爛的歷史畫卷之中。珠江,這條如血脈般縱貫南方大地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便是文明的神聖源泉。追溯至遠古時期,珠江兩岸的幽僻洞穴中,便有人類先祖的嫋嫋炊煙升起。他們依傍碧水而居,在這片肥沃富庶的土地上,用簡陋的石器叩開了人類文明的曙光。彼時的珠江,如生命的源泉之井,以豐沛的水源、繁多的魚類和鮮美的貝類,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先民,使其族群如繁星般逐漸繁衍生息。
歲月悠悠流轉,珠江流域猶若一顆明珠,漸成商貿往來的交通要衝。一艘艘木船如輕盈的水鳥,在江面穿梭游弋,運載着絲綢、茶葉、瓷器,駛向南海。珠江,以其浩渺水波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昌盛繁榮,它是東方文明與世界交融的金色紐帶,是中華民族邁向外部世界的堅實通途。臨近出海的廣州,因珠江的潤澤而興盛發達,成為彼時聞名遐邇的商貿大都會。江畔碼頭之上,商人們忙碌如蟻,裝卸貨物的號子聲、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與清脆悅耳的叫賣聲交織共鳴,奏響一曲曲繁華盛景的激昂樂章。
然而,珠江亦飽經憂患,屢歷磨難。洪水氾濫之時,它仿若怒髮沖冠的狂獸,奔騰呼嘯,濁浪排空,淹沒了大片的肥田沃土與寧靜村莊,給兩岸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厄與苦難。珠江兒女心懷堅毅,從未屈膝臣服。他們以非凡的智慧與無畏的勇氣,與洪水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搏擊。他們胼手胝足修築堤壩,疏浚河道,在與自然災害的慘烈抗爭中,書寫了一曲曲不屈不撓、盪氣迴腸的奮鬥華章。
百色水利樞紐
告別馬雄山,順着珠江的悠悠水流,輾轉來到貴州興義。此處山水猶如天作之畫,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徐徐鋪展於天地之間。峰林似破土春筍,直插雲霄,在嫋嫋雲霧的繚繞之下,若隱若現,恍若仙境。碧水蜿蜒於峰林之間,就像一條翠色的綾羅絲帶,輕柔地纏繞着大地的豐饒軀體。那水面平滑如鏡,倒映着湛藍蒼穹、巍峨山峰與岸邊搖曳生姿的翠竹,猶如天地間的靈秀之物於此匯聚融合,構成了一幅如夢似幻的絕美景致。漫步於布依族村寨,可見村民們在江邊汲水、洗菜、浣衣,孩童們在水中嬉戲玩鬧,他們的歡聲笑語在江面上悠悠回蕩,仿若一曲與珠江水和諧共鳴的生活妙音,奏響了塵世的安然與祥和。
繼而順流而下,踏入廣西的錦繡大地。在珠江重要支流鬱江上游右江河段的百色水利樞紐,一座雄偉大壩橫亙於江面之上,仿若一條鋼鐵鑄就的巍峨巨龍,馴服了昔日奔騰不息的江水。我佇立大壩之上,俯瞰腳下滔滔江水,心中油然而生對人類智慧與力量的敬畏尊崇之意。當閘門開啟之時,江水如萬馬奔騰,洶湧而出,其磅礡氣勢震天撼地,令人心魂悸動。此水利樞紐絕非尋常建築,它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輝明證,它以精妙之制調控江水流量,在防洪、灌溉、運輸、供水等諸多方面提供了堅如磐石的保障,使珠江的水資源得以更為合理且高效地利用,仿若一位智慧的守護者,庇祐着這片土地的繁榮昌盛。
右江啊,你是如此深邃而廣袤無垠
穿越重重山巒,跨越道道屏障
你的波濤洶湧,激蕩着歷史的塵埃
你的水流潺潺,潤澤着大地的豐饒
你的深情款款,縈繞着心田的歡暢
你見證了
百色水利樞紐的巍峨落成
在你的雄渾身軀之上
承載着家國的厚重擔當
你的深沉雄渾與慷慨大度
肩負着山水的殷切希冀
你的波光粼粼,閃爍着民心的熱忱嚮往
輕撫“大藤峽”
大藤峽水利樞紐,則是另一番震撼心魄、動人心弦之景。大壩高聳,撐起天地的脊梁,江水於此匯聚成浩渺無垠的湖泊,波光瀲艷的湖面之上,船隻往來穿梭。此刻,我仿若穿越時空的迷霧,瞧見當初建設者們忙碌如蟻的身影,他們日夜不輟,奮戰於工地之上,汗水浸濕了衣衫,卻依舊以堅毅的信念堅守崗位,其態可歌可泣。正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與聰慧的頭腦,鑄就了這座珠江上的璀璨水利明珠。亦可想象,當初庫區移民們深明大義,舍小家為大家,在新的土地上重建家園的堅毅身影……大藤峽水利樞紐的建成,不僅使珠江的防洪能力大幅躍升,亦使航運條件顯著改善,為珠江流域的經濟騰飛注入了蓬勃的新活力。於此,我仿若親眼得見新時代治水人的偉大精神熠熠生輝,他們以無畏的勇氣與堅定如磐的信念,書寫着珠江治理的壯麗史詩,仿若在天地間揮毫潑墨,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
在大壩的一隅,矗立着一塊“大藤峽”碑石,據同行的賢達之士介紹,此石乃二疊係“金釘子”硅質灰岩,其中蘊含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此石仿若一部凝固的史書,默默訴説着約2.5億年前,此地乃是溫暖濕潤的海洋之境,那豐富的牙形貝類化石便是彼時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生動見證。
在此之後,地球歷經火山爆發之類的劫難,生物曾一度瀕臨滅絕。而後地球生命歷經漫長的進化之旅,又穿越了幾千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及恐龍滅絕的滄桑巨變。“金釘子”者,乃俗稱也,實則為標誌地層的重要標識,它仿若歲月的書簽,代表着不同的地質時代。大藤峽庫區來賓蓬萊灘的“金釘子”,水庫蓄水後將長時間沒於水下,按嚴苛要求妥善搬遷保護,而這塊碑石則是由邊角余料精心加工打磨而成,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承載着歷史與現代的交融與對話。
此刻,當我於此輕撫“大藤峽”時,不禁詩興如泉涌:
當我輕輕摩挲“大藤峽”
指尖滑過“金釘子”石碑
這採自歲月幽深處的硅質灰岩
默默訴説着地球的滄海桑田
眼前便浮現出
電影般的奇幻畫面
雪雨風霜,漫漫長夜
千年古藤重又放光
歷史的長河悠悠蕩漾
……
浩浩珠江歸大海
沿着珠江奔騰的浩瀚水脈,我仿若一位虔誠的朝聖者,終抵其入海口——廣東珠海。我立於海邊,極目遠眺那無垠的南海,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激昂豪邁之情。珠江水奔騰不息,如同一條巨龍,穿越千山萬壑,歷經千難萬險,終匯入大海的懷抱,完成其漫長而偉大的塵世旅程。於此,珠江水與海水相互交融,鹹澀與甘甜交織纏繞,仿若一場奇妙的陰陽和合之舞,形成了獨特而迷人的生態景觀。海浪如激情澎湃的鼓手,拍擊着岸邊的嶙峋礁石,濺起一朵朵潔白如雪的浪花,似在歡呼迎接珠江的榮歸,又似在低吟訴説大海的遼闊深邃與神秘莫測。
在珠海,我們參觀了廣昌泵站和竹仙洞水庫。廣昌泵站那巨大的機組仿若沉睡的巨獸,發出嗡嗡的低鳴,它們晝夜不息地運轉,如同不知疲倦的忠誠衛士,將珠江水精準地抽引至所需之處,為城市的蓬勃發展與居民的安寧生活提供着源源不斷的生命源泉。竹仙洞水庫宛如一顆鑲嵌於大地之上的璀璨明珠,湖水清碧如鏡,四週群山環抱,綠樹成蔭,仿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這裡不但是城市的生命水脈之源地,亦是人們遠離塵囂、休憩心靈的人間勝境。漫步於水庫邊的幽僻小徑,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感受着大自然的靜謐祥和與美好,如若置身於塵世之外的桃源仙境。
回首這一路的漫漫行程,我心中滿是感動與收穫。珠江,這條奔騰不息的浩渺江河,仿若一部流動的史書,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記憶,見證了時代的滄桑變遷,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傳奇與燦爛文明。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壯闊畫卷之中,珠江的治水故事是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從源頭的悉心保護到沿途水利樞紐的建設,從城市供水的精細保障到防洪減災的英勇奮戰,無數治水人默默奉獻,以他們的青春熱血與赤誠之心,守護着珠江的安瀾與太平。
而“壓鹹補淡”工程,更是珠江治理中一顆最為璀璨奪目的明珠。20年來,它仿若一座堅不可摧的鋼鐵堡壘,在珠江枯水期傲然抵禦鹹潮的洶湧侵襲,保障沿海地區百姓的用水安全。在鹹潮肆虐之際,治水人堅守崗位,以敏銳的目光密切監測江水的微妙變化,適時調控水利設施,如同指揮若定的將軍,將淡水資源精準無誤地輸送至每一處乾渴的角落。這20年,是珠江治水人砥礪奮進的20年,是珠江流域人民與水和諧共生的20年,是科技與智慧在水利領域大放異彩的20年,猶如一首激昂澎湃的交響曲,奏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強音。
我站在這珠江入海口,心潮澎湃如洶湧的潮水。珠江,從馬雄山的涓涓細流悄然發端,一路奔騰呼嘯,穿越山川峽谷重重險阻,流經廣袤大地、錦繡山河,終匯入大海。它的旅程,是生命的傳奇旅程,是文明的光輝旅程,是中華民族追求和諧、發展與進步的偉大旅程。它如一位智慧的導師,啟示我們,無論遭遇何種艱難險阻,只要心懷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便能匯聚成磅礡力量,衝破一切阻礙,奔赴更為廣闊的天地。
此刻,我願以一首《珠江情懷吟唱》為此次探訪珠江源之旅畫上圓滿句號:
……
看那伶仃洋上
波光瀲艷,港澳與大陸
心手相牽,並蒂的蓮花盛放
治水的壯歌還在回蕩
激勵我們一同走向廣袤世界的包容
走向無垠海疆的奔放
邁向新的期許
邁向璀璨的遠方
再見,心心念念的眷戀
再見,魂牽夢繞的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