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葉嘉瑩:蓮實有心應不死-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1/28

17:3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評論

別葉嘉瑩:蓮實有心應不死

2024-11-28 17:39: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評論

  ■新華時評

  “我的蓮花總會凋落,我要把蓮子留下來”。把家國情懷、人生況味都融入中華古典詩詞中的葉嘉瑩先生,走過百年人生,留下三尺講&與蓮子無數,飄然而去。

  葉先生的百年人生,見證了國家從離亂到興盛的滄桑巨變,經歷了去國懷鄉、中年喪女的流離苦痛。一生如風暴中的竹子與細草,挺過風雨活得愈發堅韌,也更能品讀出中華古典詩詞中的平仄之美。她以“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自況,更顯出一位當代士人的俊逸與曠達。“一世多堅、寸心如水”的“弱德”精神,是她一生寫照。

  是什麼成就了她?

  是她一生嚮往美、追求美、傳遞美的不變信念。葉先生是美的發掘者與傳遞者。她拿到了打開中華古典詩詞之門的鑰匙,流連於詩經離騷、唐詩宋詞中探尋美。她一生潛心地研究、動人地吟誦,致力於把中華古典詩詞中的美帶給更多的人。人生半百,葉嘉瑩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回國,就是為了在中華古典詩詞生長的地方、中國人最多的地方,把她對傳統詩詞美的感受傳遞給更多人,從而啟迪更多人。因而她九十多歲時,仍舊要顫顫巍巍地站着講課;百歲病重之際,仍舊要潛心整理自己的講稿。

  葉嘉瑩先生用一生的時間做了一件事:將中華古典詩詞的美帶給世人。

  濃厚的家國情懷、勇毅的文化擔當使她超越了“小我”。葉先生所追求與傳遞的是一種大美。她帶領青年一代回望歷史深處——那裏有李白的故鄉明月,也有辛棄疾的燈火闌珊,赤誠、熱血、躊躇與孤寂都被深情地埋在詩中,成為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我們隨時可以回溯的文化故鄉。許多人説,從葉嘉瑩的詩詞與她的課堂中,追尋到了美好的情愫,感受心靈被滋潤,擁有了前行的力量與希望。

  中華古典詩詞中蘊含着中華民族豐厚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葉嘉瑩先生用大半生的心力,引領人們走進中華古典詩詞的大門,灌溉一片豐富多彩、斑斕共存、詩意盎然的土壤,厚植中華民族的思想財富。

  “蓮實有心應不死”。葉嘉瑩先生常常漫步的南開大學馬蹄湖畔的蓮花落了,但只要詩詞傳到的地方,必將有新的蓮花盛開。

(記者白佳麗)

新華社天津11月24日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詩詞,中華,古典,先生,葉嘉瑩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