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點亮微光
作者:潘瑩
黑暗夜空,努力凝望,依稀星光真的會漸漸亮起來。
很多年前的一晚,消息傳來,唐天貴走了,病床前就幾名醫護人員向他鞠躬,為他送行。
電話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大夫阿依努爾告訴我,遵照唐天貴生前遺願,已取下他的雙眼角膜並於當晚順利送上飛機,一枚去往他的故鄉四川,另一枚飛往深圳。
可能只有不多幾個人記得唐天貴,包括後來移植了他的眼角膜的眼疾患者。很多年後,回憶起來,我也幾乎忘了同他見了幾次面,講了什麼話,就只清晰記得他那雙大而明亮的眼睛。
祖國邊疆,歷來不乏建設者、守護者,他們淳樸、勤勞,來自五湖四海,以此地為“心安處”,為之奉獻終身。
唐天貴是他們中的一員。很多年前從四川綿陽老家北上新疆討生活,一直在當地安居樂業。直至那一年,突然被醫生告知已到絕症晚期,時日無多。
面對即將來臨的黑暗,唐天貴當時一定在努力尋找他的光明。他終於決定,死後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出來。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説,自己曾看過一個報道,有人在死亡前選擇捐獻眼角膜,後來幫助了有需要的人重見光明。
但是,當時新疆尚未建起能夠接收人們捐獻眼角膜的眼庫,唐天貴的心願一時間竟無從着落。恰是那時,得知此事並報道了此事後,我接到了深圳眼庫的電話,他們願意提供一切支持,幫助唐天貴實現捐獻眼角膜的心願。
命運的大浪把生活拍得破碎時,再小的水滴也能折射出光芒。在唐天貴最後的日子裏,只有他的妹妹從老家來陪伴他,家中老母一無所知。當時,他已不能進食,靠打點滴維持生命。但捐獻有望的消息,讓他了無牽掛。
在他離世前幾天,應他要求,我到病房去。昏暗燈光下,瘦削臉上,深陷其中的雙眼熠熠發光,沒什麼力氣説話了,但眼神説明了他的堅定。
此後,我又接觸過一些願意在身後捐獻眼角膜甚或遺體的普通人,聽他們講述各自對生命的感悟,以及他們通過媒體報道從許許多多唐天貴們身上汲取力量的心路歷程,那是一種很難描述的體驗。
他們無疑是偉大的,但他們又是那樣以一種另類方式尋覓生命意義的小眾,小到往往被大眾所遺忘;他們的選擇是令人傷感的,但他們傳遞出的能量卻是催人向上、向前看的。
也許,正是因為擁有在黑暗中善於發現光明的眼睛,才讓人們看未來更有希望。想到這裡,“凡人微光”變得具象起來,我願意相信,這一點點微光終歸會被看見,並給予更多人力量。
事實的確如此。後來,新疆有了本地眼庫,自願捐獻眼角膜的志願者不斷增多。
那是一個清明,在烏魯木齊西郊一處陵園,我參加了當地紅十字會組織的一次祭掃活動。
在一塊鐫刻有眾多捐獻遺體或眼角膜志願者名字的石碑上,赫然出現唐天貴的名字。
有人在石碑前擺放了幾個橘子。凜凜寒風呼呼刮着,吹來復蘇大地散發的新土氣息,眼前橙紅色,如跳動的火焰,讓人心下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