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1/15

10:3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0版 新華走筆

來過

2024-11-15 10:33:0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10版 新華走筆

  作者:姚大偉

  前段時間,我整理了這些年拍的照片和寫的文字,出了一本書,名字叫《來過》。

  其實,書名是幾年前就想好了的。記得當時在印度的一座神廟參觀,夕陽的余暉穿過神廟大殿的廊柱灑落在地面上。我漫步在這聖潔的光裏,忽然間就想起這兩個簡單的字來。現在看來,這本書好像就是為這個名字而“生”的。

  我是一名新聞攝影記者。應該説,不是我選擇了攝影,而是攝影選擇了我。當年從山東大學外文系畢業,新華社攝影部來學校挑人,他們選中了我,當時我還並不太會攝影。

  就這樣開始從事新聞攝影,我很快喜歡上了這份工作。這些年來,我去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幸成為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記錄者。我有時會真切地感到,離歷史竟如此之近,甚至可以觸摸到它,聞到它的氣息。

  1998年,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巴勒斯坦青年與以色列士兵發生了激烈衝突。上百名巴勒斯坦青年示威者,躲在馬路兩旁的房屋後面,向30多米外的以色列士兵投擲石塊和燃燒瓶。以色列士兵則在馬路中間,以幾輛軍用吉普車作為屏障向示威者射擊。我端起相機,低下身子,一步一步往前湊。一個用圍巾矇住小半邊臉的巴勒斯坦小夥子弓着腰跑到馬路中間,點燃輪胎,設置路障,然後匆忙逃離,遠處一位以軍士兵正在舉槍向他瞄準。我按下了快門,這時我們正好成三點一線的位置。耳邊不時響着橡皮子彈的嗖嗖聲,一顆子彈落到我腳邊不遠處的地方,滿地打滾。

  我拍攝了數百位領袖級人物,他們是世界舞&的“角兒”,我近距離地觀察他們,感受他們。那年在哈瓦那國家飯店,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登上高處,察看50年來罕見的颶風來襲時的情況,我至今清楚記得他那堅毅果敢的神情。他當即決定前往重災區巴拉德羅視察災情,車隊風馳電掣般消失在風雨夜幕裏。

  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應該是幸運的。因為這份工作,多年以後,當別人説起歷史上某個重大事件時,我也許可以説:“當時我就在那兒!”作為一名記者,我喜歡這種感覺。

  我的生活、工作和旅行、攝影是分不開的。有人説,就人們普遍的價值取向,從兩個方面可以歸納出人生追求的態勢:一是人生時間的延長,即長壽;二是人生空間的拓展,即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去看外面的世界,使我們增加閱歷、增長見識,闊達心胸。

  去看外面的世界,拍攝外面的風景,只帶着相機是不夠的,還要帶着心。看世界、拍世界,就是感受世界。有一年我在卡薩布蘭卡國際機場碰見了幾位盲人老太太,她們來自日本一個旅游團。盲人怎麼去旅游呢?我很快想明白了。她們是可以去聽大海的,是可以用心感受異域風景的。沒有了視力,更能強化心靈的敏感。這些盲人老太太用她們敏感的心,也一定能獲得對外面世界的獨特感受。

  每到一座城市,我一定抽時間去街道上走一走,否則就像沒來過一樣。在我看來,判斷一座城市的品位有兩個基本標準:一個是靜態的,就是這個城市凝固的建築;一個是動態的,就是這個城市裏時尚的姑娘。這是我每到一個城市最初的觀察。用腳去踏尋,用心去思考,用相機去記錄,每一次“來過”,每一段旅程,都會成為生命中歷久彌新的回憶。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是時間的過客。但是,我們來過,我們有體驗,有感覺。而攝影,就是感覺的一種表達方式。一個攝影者是在用鏡頭説話,用影像表達思想。

  攝影記錄歷史。相對於文字,攝影更能記錄一段歷史的真實。人們對於一個時間乃至一個時代的記憶,往往就是一張或幾張新聞照片。攝影記者定格下的那些歷史瞬間,讓人們凝視世界,回味歷史。

  攝影最重要的,是要有熱愛生活的心靈和善於發現的眼睛。好照片是要讓人感覺到有一種氛圍在瀰漫,感覺到它所傳遞出來的一種情緒。

  人生就是一次來過。每一次旅行,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來過。

  我喜歡拍我喜歡的照片,我來過,我還在路上……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世界,攝影,來過,城市,歷史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