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越劇史詩 千載民族精魂-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1/15

10:3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草地周刊

一曲越劇史詩 千載民族精魂

2024-11-15 10:32:5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9版 草地周刊

  ▲《膽劍千秋》在國家大劇院演齣劇照。均為受訪者供圖

  ▲劇中,吳鳳花飾演魯迅(右),張琳飾演王陽明(左)。

  ▲劇中,吳素英飾演眉間尺母親(左二),陳蒙爾飾演眉間尺(左一),樓慧琴飾演眉間尺父親(右一)。

  ▲劇中,陳飛飾演秋瑾。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徐歐露

  王陽明披衣佇立在龍場洞,探燈明滅,一襲灰黑長袍的魯迅緩步走來。

  跨越400年,兩位大先生,開啟了一場關於民族生存、關於悟道、關於良知、關於膽和劍的對話。

  “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遺留的劍魂,生生不息,護佑我中華民族殺破黑暗,迎接光明。”

  11月1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與紹興市柯橋區合作推出、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出品的越劇史詩劇《膽劍千秋》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站在今天21世紀的觀眾面前,我們的傳統戲曲需要和當代對接。”談到創作初衷,《膽劍千秋》編劇朱海告訴記者,“我們做這部作品,第一要立於時代之標,是一個新時代作品;第二要行國家之標,站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上,推出強有力的作品。第三要挖掘紹興豐富的人文底蘊,包括越劇表演藝術。”

  作為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和紹興市柯橋區“央地合作”的重點項目和全新探索,《膽劍千秋》以發軔於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典故的“膽劍精神”為主線,縱橫紹興千年時空,以范仲淹、徐渭、姚啟聖、王陽明、魯迅等一批越地千古風流人物為群像,展示了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業創新的膽劍氣韻。

  “這種膽劍精神是從古至今一以貫之的,是整個中華民族這種精神的一個縮影,以這個為線索和核心,創作一台越劇,有現實的意義。”該劇總顧問、國家京劇院原院長宋晨説。

“越劇還能這麼演”

  “越劇還有這麼演的?”這是很多觀眾看完《膽劍千秋》後的感嘆。

  傳統中國地方戲曲,多是一戲一格。“一對簡單的矛盾,比如説金榜題名或者後花園私訂終身,一個事唱一晚上,形成了中國戲曲傳統敘事的格式或者載體。”朱海解釋,但是,這樣的模式正越來越難抓住今天的觀眾。

  “任何一個藝術形式,都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創新,我們所有的戲曲院團都面臨創新的課題,如果你不創新,這種藝術很難向前發展。”宋晨説。

  “21世紀的青年人怎麼能夠坐在劇場看21世紀的越劇?”這是朱海一直在思考的,“需要找到適合當下表達的情節、人物、主題的語境。在體量和內容上,我們就要破一戲一格這種傳統的做法。”

  哪能成為嘗試的突破口?大家將目光投向了文脈千載的紹興。

  “2500年這裡有幾百個震古爍今的、了不起的歷史人物,很多人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麼這片不大的地方會出這麼多歷史名人?她有豐厚的精神文脈,就是膽劍精神在裏頭。”《膽劍千秋》總導演盧昂説。

  他認為,“膽劍精神”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胸有大略,忍辱負重,潔身自好,一往無前。

  主創們“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希望打造一部越劇史詩。“用100多年的越劇,去回溯千年來膽劍精神在民族血脈上脈動和傳承的過程。”朱海説。

  一開始,入主創“法眼”的有300多位紹興歷史人物,最終他們選出了10余位——范仲淹、徐渭、謝道韞、姚啟聖、王陽明、魯迅、秋瑾……貫穿千年。

  “每一個人的膽劍精神是不同的側面。”朱海説,“整個戲看完你會充滿着自豪,中華民族這樣的人物生生不息。”

  范仲淹,不與世沉浮,一生“忍窮”,在“清白井”前與滕子京論勤政廉潔、清白自守的為官之道——“井水清白了,飲者品自高”。

  徐渭,七年牢獄,八試不中,九次自殺,卻不妥協世俗,保持藝術本真,在逆境中成為一代大寫意大師。他與花神的故事讓脫略形似的文人寫意理想躍然&上——“只想赤裸裸把本色留下”。

  姚啟聖,官至一品大員,卻只能賣田買棺,一生捐款四十七萬五千余兩,只為國土完整——“千金散盡還復來,只為收復我台灣”。

  ……

  全劇的高潮,就是那場魯迅和王陽明跨越時空的對話。創作時,朱海就決定,不能做成摺子戲,因為這種民族精神“超越時空和一事一物”。

  “守正創新,越劇的根兒不能離開,在越劇傳統的根上長出新時代的花朵。”他説。

  10種越劇流派匯聚其中,“早晨賣花的小姑娘都是一種”。四位紹興師爺,邊唱着傳統紹興蓮花落,邊用互聯網的“梗”插科打諢,貫穿全劇。姚啟聖唱的向海長歌,是越劇范派唱腔同蒙古長調做了結合,表演徐渭時的戲曲身段大量吸收了中國舞蹈的元素……

  為了創新傳統戲曲舞&的表現形式,主創融合了管弦樂隊和現代音樂,跨界邀請話劇團隊進行多媒體設計,運用一塊長達數十米的冰屏,實現恢弘的史詩效果。

  朱海的印象中,看越劇都是安靜的,他沒想到,10月7日《膽劍千秋》首演時,台下“要麼是掌聲,要麼是竊竊私語”。“這個人怎麼和這個人對在一起?這個故事怎麼和那個故事能夠交錯?這個唱詞怎麼能這麼唱?”

  讓他更意外的是,80%以上的觀眾都是年輕人。

  “看完《膽劍千秋》,我的第一反應便是:越劇居然這麼有趣這麼好聽!”第一次聽越劇的“00後”觀眾許楷昕説,“有機會的話還想多聽幾回。”

“非得扛下來”

  可是吳鳳花卻一度“想退出”。

  這位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兩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二度梅”,在劇中飾演范仲淹、姚啟聖和魯迅。

  “我覺得我駕馭不了,我覺得我好像會砸自己的牌。”

  按照傳統的敘述方式,故事、線索,循序漸進,演員有可以依託的背景信息、模式道具。“我們這裡基本上是旱地拔蔥,垂直起飛。”朱海説。

  他解釋這樣設計的原因:“今天的觀眾已經都是高學歷、高文化了,沒有必要從頭開始説,而且這些人物都是耳熟能詳的,所以上來就是高潮,就是矛盾衝突,就是人物情感內心世界。按照現代人的文化儲備和對越劇的認知,我們做了一次飛躍,做了一次跨越,做了一次提升。”

  為此朱海翻閱了幾百萬字的資料,遍訪紹興的古跡故居,採訪專家,想方設法和劇中人“對話”。劇本7易其稿,才開始排練。

  剛拿到文本,吳鳳花覺得“不可思議”,“魯迅怎麼跟王陽明放在一起了?”

  慣常印象中,越劇是柔美、輕靈、兒女情長的,主創們卻希望,讓越劇在“小地方小故事”之外,“能夠講述大事件講述歷史”。這也意味着,不能按部就班地用傳統戲曲手法表達了。

  挑戰不言而喻。“以前那些老戲經典劇目都有模板可參照。”吳鳳花説,“這次對我們二度創作來説它是全新的。”從女小生到“大先生”,用慣的扇子、水袖不見了,她貼了三次鬍子,舞了三把劍,“基本上是跨行當了。”

  少了支點,很多程式都要重新摸索。為了找到“大先生”的感覺,她重讀魯迅的書,翻遍舞&劇、影視劇、老照片裏的魯迅形象。為了摸索出先生“以劍代筆”之感,她把舞劍的動作推翻了無數次。“生怕演不好”,排練三個月,瘦了10來斤。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這樣的挑戰。有的演員甚至一度怕進排練場。

  “這個題材不僅對越劇,對於任何一種舞&形式,都是有挑戰性的。這麼長的歷史,這麼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怎麼捏合到一起,這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宋晨説。

  “多難也要做下去。不是説難了就妥協一下,不。”盧昂説,“我覺得紹興小百花就是一個戲曲的實驗軍團,他們敢於這樣去探索去嘗試。”

  “我們沒有為了讓它好演一些,刪掉或者簡化,沒有,沒有。”吳鳳花跟自己較勁,“就非得扛下來。”

  宋晨覺得,一定程度上,這齣戲的創作本身就體現着“膽劍”兩個字。

  “如果演傳統戲我很安全。老先生們也是在無數的創造過程當中,把最經典的留下來了。這是我們最安全的,駕輕就熟的,但如果老是做安全性極高的,對劇種,對一個院團的發展,對自己的創造能力,都會帶來束縛。所以自我解放何嘗不可?”吳鳳花説。

  “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採訪中,這句話她重復了很多遍。“原創劇目帶着一定的風險,也許成功,也許會面臨炸彈,但是你必須去面對。如果沒有炸彈,何來這個戲的慢慢走向優秀,走向成熟。”

  宋晨期待這齣戲能引起討論,“讓大家來議論,我們的地方戲,有傳統風格的戲,能不能這樣做?適不適合這樣做?它的優缺點在哪?如果説能有這樣的議論甚至爭論,我覺得我們就達到這個目的了。”

“強強的合作”

  “央地合作在之前,或者在一部分人眼裏,好像是一種強弱的合作,其實不是這樣,它是一種強強的合作。”宋晨認為,選擇紹興柯橋的院團進行越劇創新,並不是偶然。

  “央地合作中,文旅部的優勢是調集整合全國資源,而地方本身也有優勢,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當地院團要有一幫好的演員,地方政府要全力支持。”盧昂説。

  宋晨談到,“我們現在全國的劇團很多,戲很多,但是都面臨一個瓶頸,戲再多,已經到了一個&&期,很難突破,為什麼?受創作思想、思維的制約。但是我們這個戲有突破。”

  “步子走得比較快的,總會冒一定風險,這個風險不僅僅是創作規律上的議論和風險,可能地方的院團、地方政府也怕受到詬病,尤其是有知名演員、有傳統的劇團更怕這個。有求穩的思想,不敢有大的突破。”宋晨説。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作為“中國曲藝之鄉”的紹興柯橋,對於創新的態度非常積極,“他們也認為越劇從來都不保守,他們一直想創新。有點不謀而合。”

  朱海記得創作過程中,當地“沒有任何干預”,“一直扶持,一直關心,一直呵護。”

  事實上,百餘年來,越劇從名不見經傳的鄉土説唱發展為中國第二大劇種,這片土地上改革創新的膽劍之氣從未缺席。

  “越劇最初出來的時候非常簡陋,也就幾段旋律反復填詞,構不成曲。”朱海説。

  此後,從學習紹興大班和京劇的表演技巧,到反對舊戲班制度,從籌建劇場和戲校,到編演適應時代的新劇目,朱海感嘆,“當年轟動上海灘的越劇十姐妹個個都是創新的高人。越劇本身這100多年就是不斷創新的結果。”

  創新的脈動今天依舊。近年來,為推進劇目創作生産,紹興柯橋制定五年創作規劃,組織專家論證、制定紹興小百花五年藝術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劇目創作方向,建立了長效機制。加大精品創作力度,“老戲新排”“好戲移植”“新戲創排”三條腿走路。不斷打造地方戲曲金名片。

  宋晨希望,《膽劍千秋》能起到“風向標”一樣的作用,盡可能地創新,為以戲曲院團為主的藝術形式,做一個表率。“有創新才有未來。這個戲這個團在這方面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引領作用,我們可以期待這部劇所傳達給社會的這樣一種精神。”

  盧昂認為,這部劇所呈現的膽劍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各行各業的建設者等,都是這種精神文脈的一種傳承,在今天依然還需要呼喚。”

  “百年變局之際,現在中國已經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上,沒有任何可以參照了,走出去的每一步都具有創新性,都具有挑戰性,但是我們必須往前走,靠什麼來支撐我們的腿腳?就是我們的大腦。靠什麼來驅動我們的大腦?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其中非常可貴的就是膽劍精神。”朱海説。

  據了解,《膽劍千秋》已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三年行動計劃”,此次演出後,將開展全國巡演,未來還可能走向海外。

  “我們共同期待嚮往的這一刻,我覺得快要出現了,這就是在傳統的戲曲舞&上能造就出一部新時代的大戲,而這部大戲能帶着浙江精神,帶着中國精神,走向全國,走向海外。”朱海説。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越劇,精神,紹興,創新,傳統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