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火爆催生業務大增 國際大行重啟“搶人”大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4 08:57:21
來源:證券時報

港股IPO火爆催生業務大增 國際大行重啟“搶人”大戰

字體:

今年以來,港股IPO融資額同比增逾2倍,市場的火爆也帶來了投行産能的緊張。

  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因項目儲備豐富,已將過去的收縮戰略變為重啟或加快人才招聘計劃,擴張了中國香港、印度等亞太區投行團隊。

  證券時報記者多方調研發現,主權基金、國際長線資金對港股IPO的興趣和熱情創下近4年來新高,國際投行也順應這種趨勢加大了團隊布局,優秀投行人才出現暫時性短缺。

  不過,頭部中資券商和瑞銀等部分機構因實行境內外投行一體化,可以對內地投行人才進行調配,人手相對寬裕一些。

  除了投行業務擴張之外,中外資券商還在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以捕捉A股和港股市場向好帶來的投資機會,滿足投資者跨境資産配置的需求。

  國際大行加快香港團隊招聘

  近期,香港優秀投行人才出現暫時性短缺,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紛紛重啟或加快人才招聘計劃,以匹配港股IPO等業務量增長的需要。

  近日,高盛亞太區(除日本外)總裁施南德接受外媒採訪時&&,相信中國市場的活躍度和上漲趨勢可以持續,因投行業務量提升,高盛正擴大香港團隊招聘,雖然並非激進擴張,但步伐已較12~18個月前加快。除了中國香港之外,高盛也在印度孟買等地招兵買馬。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高盛對中國A股和港股市場的研判越發樂觀,認為流動性充裕帶來了估值抬升,一度將滬深300指數目標調高至4900點。雖然國際長線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形勢仍保持密切關注,但其接觸的海外客戶對中國資産的興趣和熱情創下了自2021年以來的新高,這一點從今年港股IPO的基石投資者參與度和國際配售盛況中也得以窺見。

  據瑞銀反饋,主權基金、基石投資者等境外長線資金對港股IPO的參與熱情很高。全球主流的主權基金和長線基金偏好選擇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有不錯增長、盈利、現金流的企業以及分紅情況較好的企業受到青睞。

  無獨有偶,摩根大通也在加快亞太區投行團隊的招聘。

  據摩根大通環球企業銀行亞太聯席主管Oliver Brinkmann透露,截至2025年7月,摩根大通亞太企業銀行部門人員已增長20%,是原先2025年增長目標的兩倍。而作為區域增長計劃的一部分,摩根大通明年將計劃增加員工人數20%。

  中資投行境內外一體化

  年內,港股IPO的火爆情景非常引人注目。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今年以來香港IPO募資規模達到1829.17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55.81億港元增長229%;公司上市後定增和配股募資規模分別達到2610.65億港元、2126.74億港元,同比分別增長270%、570%。

  證券時報記者多方調研發現,今年港股IPO融資額同比增長超過2倍,IPO申報家數還在增加,目前已有超過200多家排隊企業。

  在此背景下,香港優秀投行人才出現暫時性短缺,業界甚至出現“搶人”的現象。過去兩年間,因國際投行的業務收縮戰略而流失的投行人才,有不少已轉投中資券商。

  “現在港股非常火爆,很多優秀券商的産能都是非常緊張的。”中信建投國際總經理助理、投資銀行部主管沈傑&&,目前境內外投行一體化的中資券商有着比較明顯的優勢,因為境內還有很多投行人員可以做相應的協調和補充。

  他建議,赴港IPO的企業可考慮選擇境內外排名都比較好的投行,不管是IPO、再融資,還是跨境發債、國際並購等,在這些方面都具備一定能力的中資券商,可以提供更綜合化的服務。

  瑞銀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也&&,其投行團隊的優勢之一,得益於建立了綜合跨境&&——深耕中國內地超過35年,深耕中國香港也超過60年,加上今年4月公司實現了對瑞銀證券的全資控股,進一步優化了中國在岸的投行業務,增強了跨境業務能力。

  財富管理賽道不斷擴展

  除了投資銀行業務,目前中外資投行在香港招聘的團隊主要還涉及財富管理業務。中國內地家庭儲蓄幾年間增加55萬億元,跨境資産配置的需求大增,而香港正瞄準了這一個契機,試圖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中外資投行也紛紛跟進,搶抓這一發展機遇,加大了財富管理業務的布局。

  比如,投行能力突出的中金公司,其財富管理業務的出海成果也比較顯著,並且境內外聯動頻繁。據中金公司財富管理國際業務負責人刁智海介紹,中金公司在香港的財富管理團隊由7年前的僅約30人,已擴展至如今超150人,包括70名客戶經理。

  刁智海&&,中金公司會堅定國際化戰略,將中國香港作為國際業務中心,並視業務發展需要繼續擴充團隊。目前,中金公司在中國境內的整個財富管理團隊有約7000人,客戶經理則近4000人。

  同樣實行一體化戰略的瑞銀也&&,未來將進一步協同瑞銀財富管理的優勢,其投資銀行已具備為客戶提供在投資行為、最新趨勢以及潛在需求等方面進行深度洞察的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