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事件發生的頻率明顯增多,巨災給經濟社會發展、民眾生命安全等帶來威脅。巨災保險作為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的重要工具,不僅發揮着保險保障作用,更與ESG中的環境議題緊密相連,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國已在20多個省份落地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防災減災“安全網”進一步織密織牢。
業內人士&&,從現狀來看,我國巨災保險依然面臨保障缺口較大、覆蓋範圍有限等難題。為推動巨災保險發展,未來需進一步擴大巨災保險覆蓋面,加強科技賦能,完善風險分散渠道。
發揮保險保障作用
近日,今年第21號颱風“麥德姆”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東部沿海登陸,給當地居民生産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面對突發災害,湛江市財政局、市氣象局、金融監管分局等部門迅速啟動巨災賠付應急預案,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快速開啟賠付程序,於24小時內快速支付賠款4280萬元,為當地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經濟支持,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這是湛江市繼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後觸發的第二筆颱風巨災指數保險賠款。
據了解,颱風巨災指數保險是巨災保險的一種,它以颱風風速的氣象災害指數作為賠付依據,免去勘察、定損等環節,保險賠付金額由受災地第一時間統籌用於抗災、賑災、救災等工作,能最大程度減少群眾財産損失。
這是巨災保險發揮保險保障作用的一個縮影。巨災保險是一種專門針對颱風、暴雨、洪水等10余種災害風險的險種,突出防災減損功能。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巨災保險保障體系。早在2016年,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成立,成為保險業對建立巨災保險保障體系開展的有益探索。此外,多地還根據當地災害特點和保障需要,開展地方性巨災保障制度試點。
“我國巨災風險具有複雜、多發、集中的特點,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佈在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巨災保險作為現代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社會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服務國家防災減災戰略、保障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再産險創新業務部相關負責人&&。
保障缺口仍較大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已建立起包括保險、再保險、巨災基金在內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在應對各類災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巨災保險還面臨保障體系不完善、保障缺口較大、覆蓋範圍有限等難題。
從成效來看,巨災保險的保障地區和受惠群體持續擴大。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近日&&,“十四五”期間,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已在20多個省份落地,推動防災減災“安全網”進一步織密織牢。中再産險發布的數據顯示,巨災保險試點已大體覆蓋經濟發展優勢地區,保費規模12.32億元,2014年至2024年年均複合增速超過39%。
不過,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的巨災保險仍存在較大的保障缺口。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相關負責人此前&&,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約為1200億美元,其中保險賠付約為600億美元,佔比50%左右,而我國保險賠付佔災害經濟損失為10%左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我國巨災保險工作在政策推動和技術應用下取得進展,但保障缺口、市場化工具不足等問題仍需解決。最大的瓶頸在於缺乏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區域性的巨災保險探索作用有限。我國幅員遼闊,現有的巨災保險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巨災保障需求。
應完善風險分散渠道
業內人士建議,應通過完善頂層設計、擴大巨災保險試點範圍、加強科技賦能、探索多元化風險分散渠道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
王國軍建議,未來需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創新風險分散工具、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提升對巨災的應對能力,更好發揮經濟“穩定器”和社會“減震器”作用。
應急管理大學(籌)文法學院教師盧鼎亮建議,應進一步擴大巨災保險覆蓋面、提升供給水平。一方面,應當擴大巨災保險試點範圍,針對地震、颱風、洪澇等災害高發地區探索實施“強制性基礎保障+商業巨災保險補充”方案,同時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巨災保險工作,縮小區域間的保障水平差距。另一方面,要深化供給側改革,完善政策性和商業性巨災保險産品的供給,進一步拓展巨災保險的內涵和外延。
業內人士建議,保險公司應積極通過科技賦能,將風險管理關口前移,推動風險管理從“事後理賠”向“事前預防”轉變。當前,已有不少保險公司在積極探索巨災風險減量。比如,中國人保自主研發風控&&“巨災安瀾”系統,集成九大類9900萬條風險數據,實現風險識別、模擬、預警一體化管理。國壽財險應用“安心防”智慧防災防損雲&&,累計推送綜合災害預警信息2100萬條,推動災後補償向事前預警轉變,推進風險減量管理。
此外,業內人士還建議,應積極探索發行巨災債券,拓寬災害風險分散渠道。“巨災債券通過設立特殊目的保險公司,以債權關係把巨災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實現巨災風險分散渠道的多樣化。巨災債券可採用多年期結構化設計,以穩定保險公司預期,解決對巨災風險‘不敢保’的問題,讓保險公司有信心有能力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多的災害保險保障。”中再産險創新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