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承載大愛 責任托起未來——信銀理財以善行繪就共同富裕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6:15:21
來源:新華網

金融承載大愛 責任托起未來——信銀理財以善行繪就共同富裕圖景

字體:

  當前,慈善事業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它不僅僅是愛心的表達,更是社會責任的實踐,是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金融機構主動投身於公益探索,嘗試將財富的穩健與慈善的溫度結合,讓財富管理與社會責任同頻共振。在這條“金融向善”的道路上,信銀理財走在了行業前列。它不僅率先提出“慈善理財”的概念,更通過打造“溫暖童行”品牌,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慈善”的創新路徑,讓財富的增值和公益的價值在同一時間實現。

  匯聚小善成大愛

  “溫暖童行”慈善理財産品的出現,打破了傳統金融與公益之間的界限。通過與多家專業基金會合作,信銀理財將理財産品的超額收益或固定收益的一部分捐贈出去,用於兒童健康、教育等公益領域。這種模式讓客戶在購買理財産品、獲取財富回報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慈善的參與者。公益不再是額外的負擔,而是在財富增長過程中的自然延伸。

  這種創新設計,大大降低了公眾參與慈善的門檻,讓“小額善意”匯聚成“大愛力量”。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感受到自己並非“旁觀者”,而是真正的“公益合夥人”。在理財的日常選擇中,他們既獲得財富增值,也為困境兒童的成長與健康貢獻了一份力量。

  與此同時,信銀理財的“溫暖童行”項目聚焦兒童成長,逐步形成了“引領型、發展型、救助型”三層次的公益資助體系:在城市學校建設AI智能實驗室,引領科技教育;在鄉村小學打造美術、書法、閱讀教室,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在困境中援助疾病兒童、災區兒童,讓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三層次的公益實踐,回應了“第三次分配”的號召,更以制度化、可持續的模式,為社會慈善注入了金融力量。

  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曹跟林&&,信銀理財創新“理財+慈善”的模式,推出“溫暖童行”公益項目,為社會的困境兒童送去溫暖與關懷。

  據了解,截至2025年8月,信銀理財已累計發行26期慈善理財産品,募集資金規模超過200億元,累計捐贈金額超過1500萬元。這些數字背後,不僅是財富的增值,更是無數個孩子的夢想被點亮,一個個家庭在困境中重新看到希望的真實故事。

  “三層次”公益繪就童年光芒

  在公益實踐上,“溫暖童行”聚焦兒童成長,形成了“引領型、發展型、救助型”三層次的慈善資助體系。

  上海市實驗小學校園,由信銀理財捐贈的“小暖象”具身智能教室正在建設中。這裡配備了AI實驗&&、智能課堂診斷分析系統,以及人機協同的學習環境。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另一間建設中的“小暖象”創新實驗室已經成為學生們的夢想工坊。這裡預計開設“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課程,孩子們可以在實驗&前自己動手探索,也能通過高校科研團隊的指導參與競賽和講座。

  電腦還能自主學習?將來我要成為科學家,發明讓人驚訝的東西。”一名期待實驗室建成的學生説。

  信銀理財通過“引領型”項目,為孩子們架起了通往未來的橋梁。科技課堂不僅改變了知識的傳授方式,更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探索欲和創造力。對於處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們,這樣的改變或許意味着他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如果説“引領型”項目讓孩子們看見了未來,那麼“發展型”項目則讓更多孩子在當下擁有平等的成長條件。

  2024年11月,雲南屏邊苗族自治縣的半坡中信希望小學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禮物——由信銀理財捐建的“小暖象”美術教室。整潔明亮的教室裏,挂滿了孩子們的畫作:有家鄉的梯田,有山間的溪水,也有他們憧憬的城市。

  在浙江縉雲縣,河陽小學的孩子們走進了“小暖象”閱讀教室。原本簡陋的教室,如今擺滿了圖書,墻上裝飾着孩子們親手寫下的讀書心得。

  新疆阿克蘇的“小暖象”書法教室,則讓孩子們在筆墨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根脈。

屏邊縣半坡中信希望小學“小暖象”美育教室

  7月5日至9日,12名雲南屏邊少年懷揣夢想抵達上海,與上海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同齡人結對同行。苗族女孩用AI將自己身着銀飾的形象呈現在東方明珠塔上,上海男孩則興奮講述雲南野生菌的鮮美,上海與雲南兩千公里的距離被瞬間拉近,開啟一場跨越地域的深度交流,用童心繪就共同成長的新畫卷。

“溫暖童行·共繪未來”城鄉學生暑期交流活動

  除了教室建設,“溫暖童行”還持續開展了愛心書包、美術包、科創包的捐贈行動。截至目前,已累計捐贈超過1.8萬個,惠及全國1.7萬名孩子。

“溫暖童行”西藏那曲市申扎縣捐贈活動

  相比教育上的改善,“救助型”項目則直面困境,守護孩子們的生命與健康。

  在冬令營的心理賦能課程上,針對每天需要4針胰島素控糖的1型糖尿病女兒,這位母親&&:“只有在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我才敢讓自己哭一哭。”輔導師的安慰與鼓勵後,奇蹟般的轉折出現了——女兒主動對媽媽説:“媽媽,我願意試試胰島素泵。”母親的眼中閃過久違的光芒,淚水涌出。

  這樣的故事並非孤例。“溫暖童行”通過聯合多家基金會,持續開展“糖寶”夏令營、義診和科普講座,守護全國的糖尿病兒童;同時推進出生缺陷防治關愛項目,讓更多“折翼的天使”得到關懷。

“溫暖童行·甜蜜未來”糖寶夏令營 

  救助型項目的力量,在於它不僅挽救了生命,更給予困境家庭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讓善意用在刀刃上

  信任是慈善的基石。為了確保每一份善款都落在實處,信銀理財建立了一整套嚴謹的管理與監督體系。從合作對象的甄選到項目執行的每一個環節,都設定了清晰的標準和流程。該公司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等10家權威基金會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這不僅保證了合作方的專業性和規範性,也為公益項目的可持續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具體運作中,信銀理財堅持“全過程透明”原則。公益項目在立項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前期篩選和可行性論證,明確資金用途、受益群體和目標效果。項目執行過程中,該公司設立了專門的監督團隊,實時跟蹤資金流向與項目進展,確保善款真正用在孩子們的書包、教室、藥物上,而不是消耗在模糊不清的環節。

  項目完成後,信銀理財還要求在一個月內出具專項執行報告,詳細披露資金使用情況、實際效果和受益人數;在兩個月內必須提交獨立第三方評估報告,以確保評價的客觀公正。這種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讓公益資金的去向“有據可查、公開透明”。

  透明度不僅讓投資者和公眾安心,也讓受助者更加確信,他們得到的每一份支持,背後都有制度的保障和社會的信任。

  公益資金不再是“愛心捐出去就沒了蹤影”,而是清清楚楚、看得見的溫暖與改變。這種透明、公正、專業的運作模式,不僅提升了慈善理財的公信力,更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標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信任基礎,金融與公益才能真正結合,讓“小善意”匯聚成可持續的大愛力量。

  從個體善意到全民慈善

  信銀理財“溫暖童行”項目的探索已經帶動了整個行業。根據普益標準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末,理財公司共累計發行慈善理財産品33款,多家理財公司實現慈善理財産品的首發。

  業內專家認為,慈善理財不僅是一種公益創新,更是一種可持續的制度化安排——它改變了“一次性捐贈”的模式,可以長期、穩定地為慈善事業提供資金支持。

  正如一位學者所言:“這是第三次分配的具體實踐。通過制度化安排,財富增長與社會責任結合在一起,推動了社會資源的再分配。”

  “溫暖童行”不僅僅是一款金融産品,更是企業價值觀的體現。社會層面,推動財富的第三次分配;公眾層面,降低公益參與門檻,讓“小額善意”匯聚成“大愛力量”;兒童層面,為困境和患病兒童點亮了希望;行業層面,為“金融+公益”提供了全新的樣本。

  這是一種“四位一體”的價值閉環,讓金融與公益形成良性循環,推動社會價值持續放大。

  公益不是一時的善意,而是一種長期的責任。金融不僅是財富的管理者,更是溫暖的傳遞者。信銀理財用“溫暖童行”書寫了一段關於責任與愛的故事,證明財富與公益可以彼此成就。這種金融向善的探索,來自於每一份匯聚成河的善意,推動社會進步和公平守望。

  正如一位孩子在日記中寫下的那句話:“謝謝你們,讓我看見未來的光。”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