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閆惠卓)近日,晨星全球高級戰略顧問陳鵬在“2025•一年一度指數大會”上進行主題分享。陳鵬以中美市場數據為證,指出基金投資人的長期收益主要源於Beta(市場收益),而分散配置是投資中唯一的“免費午餐”;指數基金以容量大、成本低、投資便利等優勢成為普通投資者分享市場收益的務實之選。針對投資者的行為損耗,陳鵬提出“Gamma(投資人行為收益)”概念,用多項數據實證投資者減少非理性操作可增厚收益。
“市場總把基金産品包裝成奧林匹克選手,宣揚‘更快更高更強’的超額收益神話,但真相是,Alpha本質上是零和博弈。”陳鵬以全球市場數據為證,全球40多個市場的統計顯示,普通投資者平均獲取的Alpha收益為負值。
與Alpha的博弈屬性不同,Beta收益本質是“參與即獲獎”的市場基礎紅利。陳鵬指出,過去20年,我國股票類資産收益顯著高於債券與貨幣,底層邏輯源於金融本質,股票投資者作為企業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天然享有盈利剩餘索取權,而債券投資者優先獲得固定利息。“Beta不是選擇‘跑多快’,而是選擇‘站在哪條賽道’。”陳鵬解釋,股票風險溢價等核心數據,本質是市場為不同風險等級設定的“基礎獎金”,投資者無需比拼聰明才智,只需通過指數基金等工具參與市場,即可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絕大部分基金投資人的長期收益100%來自Beta(風險溢價),而不是alpha。
中國各類資産風險溢價圖(2005-2024年)
數據來源:中國大類資産投資2024年報
中國、美國各風險溢價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大類資産投資2024年報
如何將Beta轉化為收益?陳鵬給出的答案是資産配置。“就像把雞蛋分放在不同籃子裏,科學配置能在不降低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波動,這是金融領域唯一的‘免費午餐’。”
陳鵬指出,普通投資者在市場中,首先要拒絕“Alpha崇拜”,通過滬深300ETF等工具錨定市場Beta,其次按“風險承受能力=股票配置比例”原則搭建組合,最後借力專業顧問糾正行為偏差,核心價值在於抑制“追漲殺跌”的非理性行為。“投資的本質不是打敗他人,而是做對簡單的事。”陳鵬強調,當投資者將視角從“博弈思維”轉向“底層邏輯”,便能在Beta與配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