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劉睿祎)外貿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觀察對外開放及經濟發展活力的“晴雨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強化貿易財政和財稅、金融、産業政策協同”等部署安排。
近日,新華網記者跟隨中國銀行業協會組織的“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主題成果調研行動來到四川,對當地金融賦能打造製造業新優勢、推動外貿促穩提質等相關情況進行走訪調研。
穩規模:政策性金融有力支持 四川省外貿創歷史同期新高
四川,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破萬億元的省份,涌動着對外開放的澎湃活力。
日前,成都海關公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2024年前7個月,四川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825.2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居全國第八位;同比增長12.1%,增速居全國第十位,高出同期全國5.9個百分點,增長勢頭強勁。其中,成都市實現進出口4688.9億元,對同期四川外貿整體增長貢獻率逾八成。
記者跟隨調研團一行來到位於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中歐班列成都集結中心。在國際鐵路港數據中心,大屏上顯示着中歐班列(成渝)、國際班列等開行實時數據。
四川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中歐班列成都集結中心。新華網劉睿祎 攝
這裡是成都國際鐵路港所在地,也是中歐班列(成渝)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始發地之一。2021年,全國首個兩地合作開行的中歐班列品牌——中歐班列(成渝)號從重慶和成都分別發車,駛往歐洲的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羅茲。截至2024年4月,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1.5萬列,綜合運行指標保持全國第一,貨運規模快速增長,在開行量、運輸貨值、貨源結構、區域合作等方面處於領先。
四川省商務廳外貿運行處處長劉強&&:“外貿企業發展最首要的因素是金融支持。2023年8月,我們與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聯合印發了《關於政策性金融支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八條措施》(以下簡稱“八條措施”),該措施從擴大外貿信貸投放、擴大進口融資優惠政策等八個方面提升對外貿重點行業(領域)的支持力度。”
其中,八條措施具體包括擴大外貿信貸投放、擴大進口融資優惠政策、創新新業態服務模式、專業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融資+融智”綜合服務等。
“自2021年起,我們向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國際班列運營服務&&)提供信貸支持,以政策性金融支持服務中歐班列開行,促進中歐班列(成都)高質量發展。”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行長陳盛榮説。
中歐班列作為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已成為推動亞歐大陸國際物流運輸的中堅力量,是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的主要橋梁與紐帶。陳盛榮&&,下一步,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將持續聚焦主責主業,加大對外貿新業態和外貿“新三樣”金融支持服務力度,為企業提供“融資+融智”支持。
強製造:金融助推培育新質生産力 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而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四川省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構築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盡快成為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四川省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31個製造業大類。近年來,四川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邁進。
“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對我們境外投資項目提供了信貸支持,通過該筆貸款,我們實現了良好的戰略板塊協同效應及投資收益,進一步夯實、奠定了我們在醫藥製造業中的重要地位。”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倫藥業”)相關負責人劉以閒説。
科倫藥業生産的腸外營養多腔袋。新華網劉睿祎 攝
據悉,科倫藥業位於成都市新都衛星城工業開發區,是國內醫藥産業體系最為完備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之一,位列中國醫藥製造業百強和中國製造業500強。該企業主要從事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等多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療器械等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與科倫藥業自2015年起建立業務合作,助力企業做優做強,這僅僅是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運用政策性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縮影。
為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積極發揮優勢,着力支持製造業做優做強,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先進製造業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該行製造業貸款餘額超2萬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投放製造業貸款4100億元,新質生産力相關産業貸款同比增速高於全行貸款增速。
重底色:不斷豐富綠色金融工具箱 支持綠色低碳轉型
隨着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持續厚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綠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綠色發展觀,以政策性金融支持服務綠色發展,以綠色金融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上可發電、下可養魚”,是通威集團的一張靚麗的“名片”。作為全球光伏和水産行業的領軍企業,通威集團發端於水産,成長於農牧,跨越於新能源,依託光伏和農牧兩大産業戰略布局,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形成了“漁光一體”發展模式。
該模式利用生態養殖、健康養殖、混套養殖技術,破解了傳統技術水平低、病害風險高、管控能力弱、投資大成本高、風險高的漁業養殖難題,並以光伏發電為漁業養殖向工廠化、智能化、現代化漁業養殖轉型升級提供清潔能源,縮減生態環境成本。
通威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新華網記者介紹:“我們積極推動光伏産業技術變革,順應市場發展趨勢。2023年,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産品出貨繼續蟬聯全球第一,光伏組件出貨進入全球前五,飼料銷售盈利也同比提升,公司從成立到發展壯大以來,離不開銀行的金融支持。”
通威集團産業布局圖。新華網劉睿祎 攝
據悉,進出口銀行自1998年起與通威集團建立合作,先後為企業産品出口、境外投資等提供信貸支持和綜合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聚焦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要求,在綠色金融領域進一步發揮政策性彌補、引導智能。2022年起,該行通過購買碳減排量的方式,成為全國首家開展經營活動碳中和的政策性銀行,並成功打造政策性銀行首家“近零碳營業網點”。
此外,該行充分運用“雙碳”專項再貸款,支持有關發電企業節能環保改造及綠色低碳轉型,包括向中國大唐、國家電投等在川能源企業發放綠色貸款;進一步加大金融創新力度,試點了碳排放權質押、水電項目數字化貸後管理等內容,從擔保方式、信貸管理等不同環節對綠色金融技術層面問題進行有益探索。
近年來,巴蜀大地開放提速,創新涌動。疾馳而過的中歐班列續寫着新時代的絲路故事,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縮影。
展望書寫高質量發展“四川答卷”的新征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將持續聚焦主責主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政策性金融“活水”為新時代治蜀興川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為四川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