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一場急救技能比武,用上了人工智能裁判員-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16:52:23
來源:新華網

國防科技大學一場急救技能比武,用上了人工智能裁判員

字體:

  11月13日至11月14日,一場AI賦能的 “高地救‘祜’”戰傷自救互救技術比武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辦,此次比武創新性地採用了人工智能評分機制,是一次科技與實戰的深度融合,樹立起了軍事比武的創新導向。

  比賽場上,38支隊伍展開一場“理論+實操”的技能比拼。此次比武的理論部分重點考察戰傷自救互救技術基礎知識;實操部分則模擬戰場環境下的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以及心肺復蘇等項目。重點考驗了參賽人員在複雜戰場環境下,迅速開展自救互救的能力。

  比賽過程中,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火眼金睛”智能裁判員成為了焦點。一個小小的攝像頭、一塊電子顯示屏組成的“智能化訓練考核系統”,就能精確無誤地為救護員們的救護動作評估打分。隨着賽程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個又一個參賽隊伍的救護員們分別在不同點位完成戰場特情下的緊急救護。看似不起眼的智能裁判員便展現出驚人的能力,止血、包紮、固定……救護員們的每一個動作都被它精準捕捉,識別、分析、計算,經過系統核算迅速得出成績,大大提高了比武的效率,確保了整場比武的公平性。

 

  據了解,戰傷自救互救作為國防科技大學軍人學員的必修課程,在日常授課中便融入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訓練考核系統”。課堂訓練中,授課教員可以及時得到系統的數據反饋,了解每個學員對不同救護動作的掌握情況,進而改善教學方法;同學們上課時,也可以根據系統打分,發現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

 

  “智能化訓練考核系統”解決了主觀分析到客觀判斷的轉變,而VR教學系統則實現了教學的實戰化倣真條件。課堂上學員戴VR眼鏡裝備,身臨其境地直接對傷員進行操作,通過三維立體解剖模型直觀看到傷患內部結構和操作效果。同時,教員可以根據系統打分結果,分析學員的動作,及時糾正錯誤,確保了課堂上的學員都能充分理解掌握每一個動作要領,將課堂所學牢記於心,並且能夠應用於戰場。(史紹琪 龍嘉樂 黃韻熙 陳子越 張桓 李佳銳 劉智煌)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