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三伏天,火熱練兵潮,官兵訓練面臨着高溫與高濕度的雙重“蒸烤”。通常認為,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大於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有的人會出現情緒煩躁、易怒、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等現象。這些異常表現就是“情緒中暑”。如何在高溫、高強度訓練中保持“身心雙耐熱”?這份指南請收好。
“情緒中暑”的幾種表現
1.情緒煩躁。心理學常説:“氣溫影響着一個人的情緒。”當氣溫升高時,部分官兵的情緒易受影響産生波動,常見有煩躁、易怒,愛發脾氣等,當遇到批評或不順心的事容易情緒“火爆”,甚至還會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與戰友爭執。
2.精神不振。炎熱環境下,部分官兵容易産生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思維遲緩等軀體化症狀,對事物的興趣點降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訓練質效。
3.舉止異常。情緒波動影響着軀體行為,部分官兵在“情緒中暑”後會産生坐立不安、行為怪異等表現,有的會做出強迫行為,機械性地重復一些動作,如反復洗澡、洗臉、洗手等。
4.食欲不佳。高溫天氣下,部分官兵的食欲也會受到影響,主要表現為平時無飢餓感,就餐時無食欲等,還會有消化不良、腹脹之感,嚴重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腸胃功能紊亂。
“情緒中暑”預防小妙招
一、適應訓練
開展“梯度熱習服”訓練,提高官兵“心理耐熱力”:第一階段(訓前2周):每日分時段進行35℃左右的環境輕裝適應性訓練。第二階段(訓期):結合任務開展高溫下的適應性訓練,烈日下單次暴露時間≤45分鐘,靈活穿插室內裝備操作訓練等。
二、降溫緩解
高溫環境是“情緒中暑”的直接誘因,當察覺官兵出現“情緒中暑”後,應盡快進行物理“降溫”。可視情前往空調房間或陰涼處休息,採用淋浴或食用解暑食品等方式解暑,放鬆身體的同時讓心情“涼快一下”。
三、自我調適
心靜自然涼,情緒管理十分重要。當發現自己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時,可以利用訓練間隙開展10分鐘“視覺冥想”——閉眼想象雪山、瀑布、溪流等清涼場景,同時,配合深呼吸——吸氣4秒、屏息4秒、呼氣4秒,讓自己平靜下來。
四、避讓熱峰
最高溫度≥38℃時,盡量將高強度體能訓練放在一早一晚時間段進行,避開正午12點—14點間的炎熱“峰值”,科學組訓。
五、任務分解
酷暑中訓練切勿急於求成,在不影響訓練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將原本時長為1至2小時的訓練課目拆解為15至30分鐘能完成的“小目標”,分階段實施,既能減輕官兵身體負擔,又能減少心理上的畏難情緒。
六、敞開心扉
人與人之間正向的情感流動能夠起到緩和、撫慰、穩定情緒的作用。戰友之間可以互為“情緒觀察員”,當發覺身邊同志情緒異常時,及時進行交流疏導,解開思想上的“小疙瘩”。
七、釋放壓力
壓力較大時,戰友們可以採用如聽音樂、看書、做舒展運動等放鬆方式進行舒壓。訓練之餘,視情開展集體性娛樂活動,讓官兵在一張一弛中強固心理韌性。
八、改善睡眠
高溫天氣會影響人體中下丘腦的調節功能,使部分官兵夜間睡眠時間被迫縮短,導致因睡眠不足而産生焦躁情緒。因此,訓練期間盡量保證官兵充足午睡,條件准許時,為其營造更舒適的睡眠環境。
九、合理飲食
高溫環境訓練下,適宜食用清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瓜、西紅柿等新鮮蔬菜水果,或飲用綠豆湯、菊花茶等解暑飲品。同時,確保官兵每日飲水不少於2升,當氣溫達到35℃以上時,及時進行提前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