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版軍備計劃的相關部署,未來十年俄羅斯軍備建設的重點,將集中在以下方面:研製現代化的武器系統,同時必須提前考慮需求,並為部署新武器系統建設相關基礎設施,包括基地、軍火庫、機場等;最大限度利用特別軍事行動和各種地區衝突的經驗,確保足夠數量和類型的武器裝備,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的需求;繼續發展“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在當前核武庫95%現代化率的基礎上不斷優化體系結構;提升俄羅斯國産武器裝備的出口潛力,尤其是在高強度實戰中驗證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武器裝備。
在制裁重壓和戰事拖累的背景下,俄羅斯在未來軍備建設上的謀劃和調整,折射出其基於當前戰爭需求與未來長遠規劃的多重考量——
以核補常,遏制大規模入侵或大國戰爭。當前,俄烏衝突仍在持續,北約正積極推進“歐洲威懾倡議”,大幅提升軍費開支、積極擴軍備戰,而俄羅斯西部邊境缺少戰略緩衝,其與北約在歐陸方向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不斷上升。在總體常規軍事力量遜於北約的情況下,俄羅斯始終將戰略核武器置於軍備發展優先方向。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核威懾一直是俄羅斯工具箱中最讓美西方忌憚的鬥爭利器。未來,俄羅斯將繼續着力發展戰略核力量,特別是推動高超聲速武器與核威懾深度捆綁,建立核常一體戰略威懾體系,以應對北約東擴和全球反導部署,進一步強化戰略核武器的“國家主權可靠保障”和“維持全球戰略穩定基石”地位作用。
實戰驅動,補齊軍備建設短板。俄烏衝突中,俄軍在無人機、電子戰、精確制導武器等方面出現的一些不足,使其只能依靠傳統兵力兵器數量規模優勢持續消耗對手,並逐步獲得戰場主動。為改變這種狀況,俄羅斯強調要從實戰經驗出發,並適應現代戰爭形態演變,積極調整武器裝備發展方向,將戰場痛點轉為裝備研發重點,並大力發展無人系統、太空系統等新域新質作戰力量,以實戰經驗驅動陸、海、空常規作戰裝備體系的現代化升級轉型。
未雨綢繆,着眼衝突降級布局可持續發展。普京近日&&,俄羅斯希望烏克蘭危機盡快結束,最好是通過和平方式。隨着俄烏談判的推進,未來如何快速有效消化、轉移軍事工業過剩産能是俄羅斯面對的一個重要事項。為此,俄羅斯提出國家支持軍事工業借勢開拓國際市場,反哺本國軍備建設升級的發展思路,將俄制武器裝備出口問題納入裝備計劃體系,準備加大S-400防空導彈系統、T-90MS主戰坦克等經過實戰檢驗裝備的出口力度,通過佔據更多的國際軍火市場份額,進而支撐俄軍武器裝備的研發升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新版軍備計劃目前仍處於草案編制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底完成最終審批並頒佈。後續是否會有新的調整部署以及最終能否順利實施,都有待進一步觀察。(高雲 王彬羽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