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工程大學組織的“礪刃·2025延安”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在革命聖地延安落下帷幕。此次活動為期六天五夜,通過一系列沉浸式實踐課程,學員們以腳步丈量這片紅色土地,用汗水淬煉革命精神,向歷史呈上了一份新時代青年的青春讚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空軍工程大學與延安地方部門攜手,策劃了“礪刃·2025延安”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活動圍繞“弘揚抗戰精神,培育精銳戰狼”這一核心理念,通過深度的實踐體驗與歷史教育,引領青年學子深刻領悟抗戰精神和長征精神的內在力量,增強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活動的路線全長百餘公里,途徑梁家河、棗坪村、甘谷驛、文安驛等多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學員們在黃土高原上進行了戰場運動、要地奪控、手榴彈投擲、穿越染毒地帶、戰傷救護、戰場搬運等一系列實戰化訓練。面對風沙、泥潭等惡劣的自然環境,學員們在烈日下的拉練中,迷彩服被黃塵染遍,雙腳磨出了水泡;夜間巨大的溫差讓他們在汗水與寒意中輾轉反側。但他們用歌聲、口號和相互扶持克服一切艱難,手挽手穿越泥潭,深夜在帳篷中分享心事,集體生日會和山頂分食西瓜的歡笑,成為青春最深刻的印記。
活動期間,學員們深入多個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沉浸式教育洗禮。在張思德紀念廣場,教員講述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在抗大紀念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抗大精神被重新詮釋;學員們在前輩插隊時走過的田埂上,親身體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每一處歷史遺跡都成為生動的教科書,使長征精神與抗戰精神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實踐教學中,軍民互動成為了一大亮點。學員們與文安驛中學的師生們共同舉辦了聯歡晚會,紅色基因與青春熱血相互碰撞交融;當地老鄉送來的問候與物資,再現了“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的魚水情深。這種雙向的情感交流,讓新時代的青年深刻體會到軍民團結的深刻內涵。
此次綜合實踐教學旨在通過現實的挑戰,錘煉學員的意志,培養團隊精神。學員們在總結中感慨道:“真正的勝利不是征服山川,而是戰勝自我;真正的力量來自於軍民同心、世代相傳的精神火炬。”活動結束後,學員們紛紛&&,將以延安精神為指引,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踐行“不怕遠征難”的革命氣魄。
此次“礪刃·2025延安”活動不僅是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國防教育與紅色文化傳播的一次創新嘗試。通過將歷史場景還原為教育現場,讓青年學子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歷史的溫度,領悟革命精神的真諦,為培養有理想、有擔當、能吃苦的新時代人才提供了重要&&。
據悉,“礪刃·2025延安”活動是空軍工程大學多年來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舉措。通過沉浸式實踐與歷史教育的結合,引導青年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為新時代國防教育與紅色文化傳播注入了青春的力量。(作者:安若昕 汪敬喬 王淳藝 攝影:王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