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一份招標文件中出現“航宙機”“航宙母艦”等新概念,引發外界對日本太空軍備建設的關注。有評論認為,日本在太空領域推出新項目,目的是爭取更多軍事建設資源,為軍力轉型布局。
借民之表掩軍之實
報道稱,“航宙機”“航宙母艦”等內容此前不曾在日本航空自衛隊太空作戰能力規劃中出現,此次新立項的項目首次引入相關概念。項目負責人介紹,“航宙機”類似在太空飛行的無人機,“航宙母艦”則是搭載“航宙機”的&&,兩款新裝備本質上是特殊人造衛星,尚不具備載人功能。
日本防衛省宣稱,該項目旨在處理太空垃圾。“航宙機”由“航宙母艦”發射至軌道空間執行清理任務,完成任務後返回母艦待命。項目涉及太空防碰撞控制、小型太空飛行器姿態調節、動力源以及自動分離和對接等核心技術。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該項目與太空安全關聯,可用於保護日本衛星免受反衛星武器攻擊。
外媒稱,日本將“無人蜂群”作戰概念、無人機航母裝備運用模式遷移至太空領域,意圖打造“太空母艦”,實質上是以民掩軍的舉措。從軍事戰略角度看,“航宙母艦”可長期部署於太空,“航宙機”具備機動變軌能力,不僅能搶佔低軌道衛星資源,戰時還可實施破壞活動。
外國軍事專家擔憂,在太空領域規則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日本推動“航宙母艦”建設或將加劇太空軍備競賽。
推動太空軍備建設
外界認為,此項目是日本自衛隊加強太空軍備建設的縮影。日本防衛省在最新公布的2025財年防衛預算概要中,加大太空作戰領域投入。其中,52.24億日元(約合3588萬美元)用於研建戰術人工智能衛星驗證星;97.25億日元用於開發新一代防衛技術驗證衛星;2833億日元用於構建低軌道衛星星座,佔防衛預算總額的3.25%,被外界稱為“日版星鏈項目”。
外媒預計,“航宙母艦”研建周期約5年,將成為日本防衛省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投入項目,將由日本航空自衛隊太空防衛部門管理。
日本自衛隊在太空領域持續推進相關建設。目前,其已完成“煌”系列X波段通信衛星的3星組網,同時有10顆光學和雷達成像偵察衛星處於在軌運行狀態。日本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導航衛星7星聯網,並制定在軌11顆星的中期發展目標,構建具備全球定位功能的衛星網絡體系。此外,日本防衛省與宇宙先鋒研究所開展合作,計劃在2年內建成低軌道衛星網絡,以監測並追蹤高超音速武器。
同時,日本加緊推進專業化隊伍建設,計劃在今年內將太空作戰群升格為太空作戰集團,在2027年將日本航空自衛隊更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
此外,日本推動民間力量參與軍事項目的工作持續進行。除“航宙母艦”項目外,日本防衛省為新一代HTV-X貨運飛船加裝紅外傳感器,開展太空監視高超音速導彈相關技術測試;部分民用衛星群被賦予軍事用途,加裝軍用偵察系統;開展衛星大寬帶傳輸、量子加密通信、星載人工智能等太空尖端技術研發工作,為未來戰場預做技術儲備。
日本加快太空領域軍備建設,是其軍力轉型的重要部分。日本意圖通過在太空領域開展偵察、攻擊和防禦等軍事活動,發展新質戰力。此舉將突破其“專守防衛”原則,嚴重威脅地區安全,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