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等2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首腦27日在巴黎舉行支持烏克蘭的“志願者聯盟”峰會,討論對烏軍事援助、停火後向烏克蘭派駐軍隊的問題,烏總統澤連斯基也參加會議。據外媒報道,這是“志願者聯盟”自今年2月形成以來第三次召開峰會,也是規模和規格最高的一次。“房間裏的大像是缺失的國家:美國。”美聯社稱,美國沒有派代表參加這次巴黎峰會,白宮高官近日還嘲諷英法力推的戰後向烏克蘭派兵計劃“只是做做樣子”。和外界預料一致,27日的會議沒有就派兵烏克蘭達成一致,但斯塔默和馬克龍稱,英國和法國將繼續推進這一行動。27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指責英國和法國“以維和任務為幌子、策劃對烏克蘭的軍事干預”,稱這種干預可能導致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等2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首腦在巴黎舉行支持烏克蘭的“志願者聯盟”峰會。 (IC photo)
“不會部署在對峙前線”
參加27日會議的還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德國總理朔爾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波蘭總理圖斯克、比利時首相德韋弗、瑞典首相剋裏斯特松、芬蘭總統斯圖布、冰島總理弗羅斯塔多蒂爾、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等國家領導人。土耳其派出副總統伊爾馬茲參會,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北約秘書長呂特也參加了會議。
據法新社報道,這次會議的主題延續了2月17日在巴黎和3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同類會議。會議前一天,澤連斯基26日先行抵達巴黎,馬克龍在愛麗舍宮與他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談。
在會後兩人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馬克龍對計劃中的“駐烏部隊”作出更多解釋。他稱,未來俄烏停火後,烏克蘭軍隊仍將是烏安全的“第一保障”,烏夥伴為向烏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隊,不會部署在對峙前線。他稱,不應混淆“安全保障”與“維持和平”的概念。未來俄烏停火後,預計仍將有對峙前線,因此需要維持和平的機制,這可以是聯合國授權的維和行動等。與此有所區別的是,烏夥伴為向烏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隊,是作為預備的威懾力量,根據相關國家的意願及協商部署在烏境內戰略要地,並向烏提供軍事訓練、後勤補給等支持。
美聯社稱,建立一支足夠人數的部隊來發揮可靠的威懾作用——英國官員曾説過可能會有1萬到3萬名士兵——對於那些在冷戰後縮減軍隊但正在重新武裝的國家來説,將是一項相當艱巨的任務。關於誰來指揮這支部隊,以及它將如何應對俄羅斯的行為,也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並非所有成員都願意派兵
馬克龍27日在會後&&,參會各國領導人並未就派兵烏克蘭達成一致,“但我們也無須達成一致”,英國和法國將領導這一行動。
《紐約時報》援引不具名法國官員的話稱,並非所有參與“志願者聯盟”的國家都能或願意向烏克蘭派兵。該官員説:“各國存在不同的政治傳統,各國憲法有差異,政治考慮也可能不同。”報道稱,特別在當前歐洲國家普遍遭遇低增長和高債務的問題之際,連自己國家增加軍費都遇到困難的情況下,到底誰志願援烏、又怎麼援助,這些都不清晰。英國和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但尚無其他國家響應,俄羅斯則稱此舉不可接受。此外,美國在歐洲上述努力中將扮演什麼角色仍不清楚。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未表達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意願,而英國方面認為,美國承諾提供安全保障是大多數歐洲國家考慮向烏派駐軍隊的前提。
一些參加27日巴黎峰會的國家公開表達了不同意見。意大利外交部長塔亞尼26日&&:“除非是聯合國(部隊)的一部分,否則不派遣部隊執行任務,(這)是我們在烏克蘭部署軍事人員的唯一條件”。
法新社稱,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參加了巴黎峰會,但該國總統米拉諾維奇27日&&,克羅地亞不會參加任何形式的派兵烏克蘭行動。“在任何安排下,都不會有一個克羅地亞士兵去烏克蘭,這根本不必討論。”他稱,“克羅地亞軍隊不會參與這樣的行動任務,原因之一是,有或沒有克羅地亞,這一行動都永遠不會發生,因為行動的基本條件尚未達到:一個各方都同意的和平協議。”
反對解除對俄制裁
彭博社評論稱,此次“志願者聯盟”會議在歐洲援烏計劃面臨“卡殼”風險之際舉行。在美國牽頭推進停火談判背景下,歐洲國家正努力設法給自己找到一個角色。迄今為止,特朗普在試圖快速推進停火談判的過程中,基本讓歐洲靠邊站,留給歐洲發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參加此次巴黎峰會的多國領導人27日&&,反對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白宮3月25日宣布,美方已與俄烏就保障黑海航行安全達成共識。然而,克裏姆林宮迅速表態稱,只有在西方解除某些制裁後,這一協議才會生效。法國《世界報》分析稱,由於此類制裁的解除無法僅靠美國單方面決定,必須與歐洲協調,因此實現的可能性很低。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27日&&,必須通過自2022年烏克蘭衝突爆發以來實施的制裁,“保持對俄羅斯的壓力”。 斯塔默稱,參加巴黎峰會的領導人都同意,現在不是結束對俄羅斯制裁的時候,“相反,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增加對俄制裁”。朔爾茨説,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