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馬斯克“星鏈”?“歐版星鏈”加入航天競爭新賽道,斥資百億歐元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9 15:08:45
來源:環球時報

挑戰馬斯克“星鏈”?“歐版星鏈”加入航天競爭新賽道,斥資百億歐元

字體: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當地時間12月16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和歐空局當天與SpaceRISE工業聯盟簽署合同,旨在開發一個總成本為106億歐元(約合111億美元)的安全連接星座IRIS2(衛星彈性、互聯性和安全基礎設施)。該星座將由290多顆衛星組成,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初投入使用。雖然歐盟委員會和歐空局的官員並未將該星座項目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低軌互聯網星座項目“星鏈”相提並論,但歐洲官員卻&&,歐洲的通信系統正在受到威脅,“我們不能過度依賴歐盟以外的國家或公司”。該項目也被歐盟官方認為是繼哥白尼地球觀測系統、“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之後,又一個歐盟“旗艦太空計劃”,既能提高歐盟及其成員國的自主性,又能提高歐洲航天工業的競爭力。

  由290余顆衛星組成

  歐空局公布的信息顯示,IRIS2系統計劃由290余顆衛星組成,其中272顆位於近地軌道,18顆位於中圓地球軌道,將形成一個自主且多任務的衛星星座,預計於2030年初開始提供服務。

  衛星星座模擬圖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的報道則進一步介紹稱,IRIS2系統的衛星將主要分佈在三種軌道,其中18顆衛星將在距離地面約8000公里的中圓地球軌道運行,該軌道的衛星將提供Ka波段服務;而在距離地面約12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將佈置264顆提供Ku波段和Ka波段服務的衛星。在距離地面400至75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計劃未來將佈置十余顆衛星,旨在支持未來技術的孵化。該星座將需要運用“阿麗亞娜64”型火箭進行13次發射,其中10次用於離地面約1200公里的近地軌道衛星發射,3次用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少數離地面較近的低軌衛星可通過其他運載工具發射。

  歐盟空間計劃署則在其官網上介紹了IRIS2系統更為宏大的計劃:這個多軌道星座最終將結合低地球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的優勢,為歐盟及其成員國提供安全通信服務,並為歐洲公民、私營公司和政府機構提供寬帶連接。

  此外,IRIS2星座還將與歐盟政府衛星通信(Govsatcom)實現互操作,後者是歐盟的一項計劃,旨在利用歐盟成員國運營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提供通信服務。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稱,歐盟官員&&,Govsatcom將於2025年開始提供初始服務,包括來自5個歐盟成員國的10多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將打造“歐版星鏈”?

  IRIS2計劃的推出,被許多歐洲媒體解讀為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低軌互聯網星座項目“星鏈”的一種挑戰。據英國《衛報》12月16日報道,歐盟啟動的這一計劃,是與馬斯克的“星鏈”競爭,確保歐盟各國政府和軍隊的安全。英國《金融時報》則援引意大利前總理馬裏奧·德拉吉此前的評論稱,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寬帶服務正在“擾亂歐洲電信運營商和製造商”。歐盟“在火箭發射、通信和衛星接收器及應用的巨型星座方面落後於美國,而這是一個比其他航天領域大得多的市場”。

  來自歐盟委員會和歐空局的官員雖然並未將IRIS2與“星鏈”進行比較,但其公開表態中還是展現出期望通過IRIS2計劃提高歐盟及其成員國的戰略自主性,以及提升歐盟航天工業水平的雄心。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稱,在簽約儀式上,歐盟國防和太空事務專員安德里烏斯·庫比利烏斯強調歐洲需要擁有自己的衛星星座。“我們正受到威脅。我們的通信也受到威脅。”他列舉了歐洲國家海底電纜被切斷和導航信號被干擾的例子,並&&,“IRIS2將使我們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保持連接。”“我們不能過度依賴歐盟以外的國家或公司。”

  歐空局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爾則&&,在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世界中,確保政府通信的彈性、安全和快速至關重要。“我們正在提高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彈性和自主性,同時加強衛星通信能力,提高歐洲航天工業的競爭力。”

  歐洲多軌道衛星星座的模擬圖

  不過,不到300顆衛星組成的星座與動輒萬顆的低軌互聯網衛星星座計劃不僅在數量上差距明顯,而且選取的軌道也有所不同,是否有對標“星鏈”的實力呢?

  銀河航天星座通信系統架構師林廣榮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IRIS2的定位是避免依賴“星鏈”,以滿足歐洲政府需求為主的自主星座,同時提供商業服務。IRIS2與“星鏈”差異非常大,它是一個主權星座,施加了嚴格的資格標準和安全要求,強調彈性、互聯和安全,它的設計理念與軍用星座更接近,而與“星鏈”等商業衛星互聯網的簡單、低成本的設計理念非常不同。在商業市場,相對於“星鏈”,IRIS2競爭力弱,但可以滿足歐洲的自身需求。

  不過,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一方面,歐盟這個衛星星座計劃有着戰略需求強烈、資金支持充足、技術基礎堅實、産業協同等方面優勢。另一方面,也面臨着成本攀升、技術競爭壓力大、軌道資源緊張、合作協調難度高等一系列挑戰。

  龐之浩認為,歐洲之前為了跟美國GPS競爭研製了“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但由於涉及歐盟多國、多個機構、多家企業,各方在利益訴求、技術標準、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合作協調難度大,影響項目的推進效率。因此最終IRIS2計劃能否順利實施,還有待觀察。

  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或成大國“標配”

  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是全球商業航天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是航天大國競逐的新賽道。截至目前,全球已出現了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星鏈”、美國亞馬遜“柯伊伯計劃”、美國銥星衛星通信公司“銥星二代”和英國OneWeb為代表的星座。其中,“星鏈”發射衛星總量已超過7000顆,亞馬遜的“柯伊伯計劃”、英國OneWeb等公司也都規劃了千顆級別的發射量。

  此前,我國也公布了以“千帆星座”“GW星座”為代表的多個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其中,“千帆星座”空間段遠景規劃將部署1.5萬餘顆衛星,按照規劃,到2025年,“千帆星座”將完成一期648顆衛星的部署,初步構建全球覆蓋的衛星互聯網系統。

  銀河航天星座通信系統架構師林廣榮認為,發展低軌互聯網星座已成為世界航天大國的一種共同趨勢。美國除“星鏈”外,還有由3236顆衛星構成的“柯伊伯計劃”。美國軍事星座PWSA也已經開始部署。加拿大Telesat公司的“光速”星座項目完成了融資和初期設計評審,進入製造階段,計劃從2026年中期開始,一年內發射198顆衛星。歐洲除了IRIS2外,還有英國政府支持的Oneweb,第一階段654顆衛星,已開始提供服務,第二階段預計部署6372顆衛星。俄羅斯也有自己的計劃,但鋻於俄烏衝突現狀,未來項目進展還有待觀察。

  據林廣榮介紹,目前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也在加速,各方不斷發揮自身優勢,提升中國衛星互聯網産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引入商業航天力量,將有助於衛星互聯網産品化快速轉化,激發市場活力。銀河航天已成功發射8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構建了星地融合5G試驗網絡“小蜘蛛網”,進行了一系列試驗驗證。今年5月,銀河航天與泰國合作夥伴首次在泰國實現低軌衛星互聯網寬帶通信網絡試驗驗證,這也是我國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的首次海外應用探索實踐。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