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航展誰最酷?這些明星裝備請關注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11 11:04: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屆航展誰最酷?這些明星裝備請關注

字體: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珠海航展),將於2024年11月12日開幕。在籌備階段,已有大批參展裝備雲集,其中不乏首次亮相的新銳兵器。本文將從空天海陸4個方面,精選若干明星裝備為大家做一簡要介紹。

  近距觀察:

  蘇-57原型機首次來華

  據央視軍事報道,11月3日下午,俄羅斯空天軍編號“054”的蘇-57重型雙發多用途隱身戰鬥機,飛抵山西太原武宿機場中途停泊,並於4日抵達珠海。

  這既是蘇-57首次來華,也是俄首次向友好國家派出隱身戰機參加航展並將進行飛行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來華的蘇-57未挂載“龍勃透鏡”,這種裝置的作用是隱身戰機非戰斗轉場時,可增大自身反射截面積,以便空管雷達對其實施導引。

  編號“054”的蘇-57。圖/中新網

  而據媒體觀察,054號也沒有覆蓋雷達吸波塗料,説明其與量産型不同,並不具備雷達隱身能力,自然無需加裝“龍勃透鏡”。

  除了054號,俄方還派出一架用於地面展示的蘇-57原型機。地面布展時,現場媒體捕捉到一個細節:除了機腹部主彈艙外,蘇-57與美軍F-22一樣,在機身側面另有兩個可容納R-74M2近距格鬥彈的小彈艙。

  雙星閃耀:

  殲-35A與殲-20聯袂亮相

  本屆航展最耀眼的“雙子星”,無疑是將集體亮相的空軍兩款隱身戰鬥機。

  據央視軍事11月5日報道,空軍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珠海航展有關情況,正式官宣航展期間,“殲-35A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將有機會與大家見面。”

  此前關於殲-35,僅一張網傳照片,顯示其可能作為航母艦載機使用。而殲-35A的公開,表明該機至少有海、空兩種型號。

  殲-35A隱身戰機。圖/央視新聞截圖

  軍事專家李莉解讀稱:“這意味着我國空軍將同時擁有兩款隱身戰鬥機,即殲-20和殲-35A,是繼美國裝備F-22和F-35A後,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機的國家。”

  目前,世界上符合“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定義的,只有中國殲-35A和美制F-35A。

  從空軍發布的殲-35A外形照片來看,其採用了V形垂尾布局,以及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後者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身性能好等優點。在機頭下方,殲-35A還裝有鑽石外形的光電紅外瞄準探頭。

  至於殲-20重型雙發多用途隱身戰機,可謂航展常客,此處不再贅述。

  “射天狼”:

  紅-19防空系統重磅登場

  據央視新聞11月7日報道,中國新一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紅-19,將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紅-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圖/央視新聞截圖

  從央視報道畫面來看,紅-19發射車採用8×8輪式高機動卡車底盤,配備6枚裝在圓柱形“儲運發”一體式發射筒內的攔截彈。

  有專家指出,紅-19以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方式“冷”發射,不僅戰場環境適應性更強,戰時反應速度也更快。

  而且,紅-19採用動能攔截彈技術,攔截速域廣、範圍大,既可攔截傳統彈道導彈,還具備在大氣層內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導彈的能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制海利器:

  “六爺”配備“撒手锏”

  11月3日,空軍轟-6K轟炸機降落珠海金灣機場。官方消息稱,這架轟-6K將以靜態展示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架被軍事愛好者戲稱為“六爺”的轟-6K,左右翼下各挂有一枚KD-21空射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實際上,這一組合早在今年7月28日,南部戰區空軍發布的公眾號照片中就已公開,當時顯示轟-6K挂載了4枚同型導彈。

  目前除了中國,全球正式列裝類似空射型彈道導彈的只有俄空天軍,即米格-31K戰機挂載的“匕首”導彈,可以10馬赫高速精確打擊陸地和海上目標。

  雖然中方未公開KD-21導彈的數據,但以前者類推,其反艦能力不可小覷。

  電彈起飛:

  殲-15T編號藏玄機

  另一款與空基制海作戰相關的參展裝備,是殲-15T重型雙發多用途艦載戰鬥機。據央視軍事11月6日報道,一架殲-15T在珠海着陸,準備參加航展。

  殲-15T艦載機。圖/央視新聞截圖

  殲-15T編號中的T代表“彈射型”,這是其與只能滑躍起飛的早期型殲-15的最大區別,表明殲-15T可從配備電磁彈射器的“福建艦”上彈射起飛升空。

  彈射起飛的優勢在於,艦載機可以“滿彈滿油”起飛,從而大幅增強海軍航空兵的反艦戰力。

  殲-15T最鮮明的外形識別特徵,莫過於前起落架裝有與彈射器配套的特殊挂鉤,且起落架結構明顯加強。此外,殲-15T機頭雷達罩採用新型透波材料,顏色比早期型殲-15要淺,而與機身涂裝顏色一致。

 雖“無”勝“有”:

  無偵系列挺神秘

  據媒體報道,11月2日,無偵-7無人機和無偵-10無人機以“自行飛抵”方式,依次降落在珠海金灣機場。

  “自行飛抵”4個字,可謂信息量巨大,從側面展示了中國空軍在無人機操控、運用方面的領先水平。

  無偵-7戰略無人偵察機。圖/央視專題片《淬火》截圖

  其中,作為全世界首款正式列裝部隊、採用聯(接)翼氣動結構的大型無人機,無偵-7戰略無人偵察機已是第二次參展。

  據介紹,無偵-7能夠執行高空長航時偵察任務。從已公開的圖片看,其菱形聯翼布局的前後翼以“人”字形連接,這種氣動布局的好處是能獲得高升阻比,適合高亞音速遠程飛行。不僅如此,聯翼布局還可降低結構重量與翼展,同時保持較高飛行速度。

  而無偵-10無人機則是首次參展,神秘面紗正待進一步揭開,想必有更多驚喜等着大家去發現。

  遠火新秀:

  這輛輪式炮車有意思

  陸戰武器方面,本屆航展也有不少新面孔亮相,其中較為搶眼的當屬國産輪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國産輪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圖/社交&&截圖

  從公開圖片看,該型火炮採用國産8輪通用底盤,不僅能減輕後勤保障壓力,還可顯著提升承載力、機動性和作戰效率。

  目前世界範圍內,只有英德聯合研製的“拳獅犬”RCH-155輪式自行火炮採用類似設計。

  武器研發有許多共通之處,以前者為參照,我們可對國産輪式155毫米自行火炮有更加直觀、深入的認知。

  公開資料顯示,RCH-155採用無人炮塔,主武器為一門52倍徑155毫米榴彈炮,乘員可在底盤駕駛艙內遙控開火,爆發射速9發/分鐘,最大射程54公里。

  而國産新一代輪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綜合技戰術性能,應不次於RCH-155。此外,其炮塔頂部還裝有遙控武器站,表明具備一定的防空自衛能力。(作者:石中劍 鐘新軍)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