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全球軍用無人機轉讓次數(1995~2023年)
自2001年美軍首次將MQ-1用於“斬首行動”以來,軍用無人機發展便呈加速態勢,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功能各異的無人機系統,並將其投入實戰應用。原先由美國和以色列壟斷的無人機市場格局,慢慢被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研發的低成本産品所蠶食,加之本土化裝備傾向,無人機産業已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美國CNAS網站數據研究表明:2022年全球無人機轉讓共發生98起(“轉讓”一詞特指: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對外軍售、直接商業銷售、租賃、贈與和二次轉移所有權),創歷史新高(圖1)。
外軍無人機進入情況
21世紀以來,由於反恐需要,美國及其主要盟國開始擴大在非洲的軍事存在。近年來,在新冠疫情、能源危機和俄烏衝突等威脅因素影響下,非洲地區安全面臨着諸如恐怖主義、反政府、邊界爭端和野生動物保護等多重嚴峻挑戰。截至2023年6月,聯合國在全世界共部署了12支維和部隊,其中6支在非洲,反映出非洲的危險局面。儘管非洲國家在地區維穩中積累了一定成功經驗,但在預防和遏制衝突、實現可持續和平發展等方面,任務依然繁重而艱巨。
(一)美國2007年,美國非洲司令部成立;2012年始,奧巴馬政府調整非洲戰略,支持非洲國家的“追蹤、逮捕、起訴和監禁”反恐措施,並通過低成本、小規模行動方式推進地區合作。2013年,美軍在吉布提又建立了新的基地,所部署的62架無人機可覆蓋也門、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索馬裏、埃塞俄比亞和埃及南部。2016年,突尼斯政府允許美國部署MQ-9“死神”無人機,支持當地的反恐行動和邊境安全。除此之外,美軍先後在喀麥隆、尼日爾等國家和薩赫勒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數十個無人機基地,以期偵察、監視和打擊極端組織、武器販運、毒品走私等非法行為。
(二)法國由於地緣政治因素,法國一直將非洲北部視為其勢力範圍。除了依賴薩赫勒地區的礦産開採,法國還持續監視和反擊針對法國公民的襲擊或綁架。基於自身利益,法國於2008~2009年在乍得部署CL-289戰術無人機,以執行歐盟行動。2011年使用Harfang無人機參與北約組織的利比亞行動。2014年以來,先後在布基納法索、乍得、馬裏、毛裏塔尼亞和尼日爾開展反恐行動。法國&&將在2025年前再採購30架戰術無人機,部署在美國位於尼日爾的基地,用於戰區情報獲取和協助地面火炮校準目標。2019年12月,法國在馬裏進行了首次無人機襲擊,在直升機和地面部隊配合下,據稱消滅了40余名恐怖分子。
非洲無人機裝備情況
(一)整體概況非洲國家在面對廣袤的國土管理和漏洞百齣的邊境線,依靠常規軍事偵察和打擊進行干預等手段,多數時間顯得無能為力。本世紀第2個十年蓬勃發展起來的無人機技術,尤其是其偵察、監視和打擊能力加之可負擔性,使得無人機在非洲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民用無人機,可用於農作物的噴灑作業、醫療的緊急援助、土地的使用調查和珍稀動物的保護等,逐漸被各國接納並受到普遍重視。隨着非洲整體經濟好轉,非洲的無人機裝備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進而為地區的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機會。
圖2 非洲無人機採辦數量(1995~2023年)
出於全面了解全球無人機裝備發展情況,CNAS發布的“無人機擴散數據”跟蹤了1995~2023年期間全球軍用無人機轉讓情況(圖2),這期間非洲共發生84次軍用無人機轉讓,其中51次發生在2020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涉及最多的型號就是土耳其産的TB-2無人機。憑藉ANKA-S、Askungur、Delta、Bayraktar Mini和TB-2等産品,土耳其於2022年躍升為無人機出口國第一名。
(二)市場信息細分近年來隨着利比亞、敘利亞和納卡等局部戰爭尤其是當前俄烏衝突,無人機系統迅速發展擴散。非洲無人機裝備數量在2020年達到頂峰,其次是2022年和2001年。根據Military Africa網站發布的“無人機採辦手冊”,截至2024年3月,非洲共有31個國家裝備了1534架無人機。
以下是該數據手冊歸類後,反映的基本事實:
①裝備量差別大:機隊規模超過100架的國家是埃及(267架)、摩洛哥(233架)、尼日利亞(177架)、埃塞俄比亞(125架)和阿爾及利亞(121架)。這個數據實際反映了北非和薩赫勒地區的安全形勢還處於緊張態勢。埃及和摩洛哥排名靠前,與其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尼日利亞用於增強軍事實力,持續開展清繳行動和武裝打擊等。低於20架裝備的國家有15個,佔到國家總數的50%。由此可見,無人機在非洲國家分佈很不均勻。
表1 無人機的地域分佈
從四個地區分佈來看,北非領先,佔53%,其次是西非、東非和南部非洲(表1)。
②類別廣泛:基於北約對無人機的標準定義,“無人機採辦手冊”也按照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對其進行了基本分類:Ⅰ類(≦150kg)、Ⅱ類(150~600kg)和Ⅲ類(≧600kg)。通過歸類,發現Ⅱ類即“戰術無人機”佔據39.4%的市場份額,Ⅰ和Ⅲ類無人機數量大體相等,表明非洲國家側重於無人機的ISR基本能力發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來自20個國家的67家供應商提供了120多款的無人機産品,其中以色列Blue Bird航空系統公司獨佔鰲頭;土耳其製造的TB-2成為裝備最多的型號,共計88架。以上數據表明:無人機類型分佈如此廣泛,表明其只要在功能方面有出彩品質,契合客戶某一方面需求,就能在非洲大陸找到一席之地。進一步數據統計發現:固定翼是最受歡迎的類型,佔總採購量的82%,即1254架。這一結果説明了非洲國家更看好無人機的遠程作戰能力,而旋翼機(144架)和垂直起降無人機(136架)的擁有量基本一樣。
③本土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目前裝備的1500多架無人機中,有174架非洲本土生産的無人機。其中,大多數是固定翼,而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很少見到;從類別而言,Ⅰ、Ⅱ和Ⅲ三類無人機分佈比較均勻。南非是無人機早期開發者,在非洲部署的第一架無人機於1978年升空,用於監視當時的羅得西亞內戰。與此同時,北非國家除了進口無人機外,也致力於本土防禦能力建設,並力爭成為無人機出口國,比如阿爾及利亞的Amel 300、突尼斯的Nasnas MK1等。
結束語
相比有人機,無人機在空中監視和情報收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為非洲國家打擊恐怖主義、維護邊境安全以及反海盜等優先事項提供了&&裝備。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這些戰術和作戰優勢可以在軍事行
動中提供強大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無人機的民用化也將産生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無論是在海上追蹤非法漁船,還是在野生動物保護區追捕偷獵者等等,無人機都已成為整個非洲大陸安全機構的力量倍增器。展望未來,非洲無人機市場還會有持續增長的動力。(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