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最美鐵路·粵東騰飛新引擎”的啟動儀式在廣州拉開帷幕,50余名媒體人與正能量骨幹組成的發現團整裝待發,他們即將踏上的不僅是粵東高鐵沿線的實地探訪之路,更是一條見證“鋼鐵駝鈴”如何喚醒區域發展活力的觀察之旅。近年來,贛深、廣汕汕、梅龍等高鐵線路的相繼貫通,猶如一條條奔騰的“銀龍”,為粵東地區織就了一張便捷高效的交通網,更激活了這片土地潛藏的無限可能。
高鐵的價值,首先在於重塑時空坐標下的區域關聯。過去粵東跟粵港澳大灣區雖相距不遠,但交通不夠便利,人才、資源流動受阻。如今不一樣了。贛深高鐵把贛州到深圳壓縮到1.5小時,廣汕汕高鐵讓廣州到汕頭也只需1小時左右。早上在廣州喝茶,中午到汕頭吃牛肉丸,成了現實。這不只是速度快了,更是機會多了。粵東不再是被山水隔開的“遠親”,而是大灣區發展的“前沿陣地”。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上半年粵東與大灣區之間的旅游合作項目增長了25%。路通了,人來了,資金和項目也跟着進來。
“高鐵+”的融合創新,更讓粵東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潮汕的牛肉火鍋、工夫茶,梅州的圍龍屋,汕尾的金色沙灘……原來散落的景點,被高鐵串成了鏈。游客可以一天內體驗多種風情,“快旅慢游”逐漸成為粵東旅游的新標籤。與此同時,高鐵站點周邊商圈日益繁榮,汕頭站商業活力迸發,梅州西站物流園區快速崛起。高鐵已不僅是交通線,更是區域産業升級的“催化劑”。
此次發現團的實地走訪,具有“解剖麻雀”的示範意義。他們將深入鐵路一線,體驗汕尾維修車間的工匠精神,感受汕頭站雙語服務的人文溫度;與當地商戶對話,聆聽民宿經營者因客流增長而擴大規模的故事,見證傳統工藝借助高鐵打開新市場。這些具體的故事相較於任何宏觀數據,更能體現高鐵帶來的真實改變。當冰冷的鋼軌延申出火熱的生活,當宏大的交通工程編織出個體的幸福憧憬,“最美鐵路”的內涵便有了更豐富的詮釋。它美的不只是沿途的風景,美在對百姓生活的改變,更美在對區域發展的賦能。
粵東鐵路網的完善,既是廣東省域發展的重要布局,也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拼圖,更是關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從灣區到粵東,從城市到鄉村,高鐵路網的日趨完善正重塑區域發展的格局。面對新的發展機遇,粵東需要在融入大灣區的同時,守護好獨特的地方文化基因,個中平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發現團已經啟程,“最美鐵路”的故事也將徐徐展開。粵東大地正乘着高鐵的東風,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加速前行。當鋼鐵脈絡不斷延伸,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片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必將書寫出更多“騰飛”的精彩篇章。(王婷、鐘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