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碳硅共生,合創AI+應急新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18:01:18
來源:新華網

中國移動:碳硅共生,合創AI+應急新時代

字體:

  11月18日至20日,以“新質賦能 智慧應急”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應急管理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次展會中國移動以“碳硅共生,合創AI+應急新時代”為主題,涵蓋“AI+應急通信、AI+監測預警、AI+應急指揮、AI+智慧消防、AI+安全生産、AI+城市安全”六大核心領域,全面呈現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在應急領域的深度應用。

  空天地一體應急通信體系,破解應急通信瓶頸。今年7月,北京密雲、懷柔洪澇災害期間,中型垂起固定翼無人機高空基站在“三斷區域”飛行12架次,為6000人次提供緊急通話。在日喀則市定日縣地震中,日喀則市的19.2萬用戶免費開通了北斗短信應急服務,在沒有信號覆蓋的情況下通過短報文功能進行通訊。近日北斗短信迎來重大升級,上線了圖片、語音的發送功能。

  在遼寧省二道溝金礦,礦道無網絡環境,密閉空間無線自組網産品,具備高增益、穩定抗擾、輕量化等特點,在無網絡環境的井下礦道1h快速組網,在複雜金屬彎折礦道支持20條無線延伸覆蓋組網。

  大數據輔助決策,叫應通知精準必達。在內蒙古,應急綜合應用管理&&整合構建了全域智慧應急生態庫,實現註冊用戶14.68萬人,整合2043支救援隊伍、1140個物資庫。面向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應急人口大數據輔助決策&&提供各類應急事件數據分析報告1400余份,累計支撐400余次災害分析決策。地震&網中心在4.0級以上地震會觸發通知,面向四川、陜西、新疆、甘肅、西藏等10多個省市下發必達通知。

  AI賦能綜合感知,自然災害動態預警。雲南是自然災害高發、易發省份。雲南應急視頻管理系統通過接入70.5萬路視頻資源,上線117項AI智能分析算法,構建了全省“一盤棋”的視頻感知網絡。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級應急信息化&&構建汛情告警數據模型,完成紅、橙、黃、藍風險一鍵預警。自9月試運行以來,&&累計完成汛情預警2762次、應急調度12次,輸出汛情分析報告356份。

  在四川,自然災害多樣頻發。自然災害動態風險預警&&將地震&網數據、氣象數據、水利水電等多源數據不斷迭代,形成高可靠的災情垂直模型,將點位預警範圍精準到公里級,並可提供0-2小時的高可靠短臨預警。

  火險因子監測一張網,一飛多用處警無人機。青海省海拔高、氣候惡劣,“火險因子綜合監測一張網”整合氣象七要素、物候因子、土壤及可燃物含水率、地理地圖數據等,實現森林草原火險精細化、網格化感知與管理。2024 年累計發布預警 368 次,避免潛在火災 30 起。常州市網格化部署92套無人機庫,打通江蘇消防119接處警系統,實現“1分鐘起飛、3分鐘回傳、5分鐘到場”,累計服務消防應急超3700余次。

  安全生産無小事,城市安全韌性高。在深圳市南山區有近3萬家“三小”場所(小檔口、小作坊、小娛樂場所),智慧安全監管系統通過已安裝的智能煙感設備和AI攝像機,建立物聯設備信息共享系統,全面督促業主整改消防隱患。在北京市房山區基礎設施災後重建中,中國移動通過“&&+網絡+智能終端”模式,集成AI安全隱患識別、AI振動波形檢測等功能,實現了對800余個項目、4000多名人員的精準監管,顯著增強了城市抗風險與精細化管理能力。

  下一步,中國移動將持續建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加速推進“AI+智慧應急”能力演進,不斷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助力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現代化建設,以信息化加速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

【糾錯】 【責任編輯:蘭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