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024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在廣州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吉林省委副書記吳海英要求把吉粵農業合作探索中“四個共享”(共享市場體系、共享生産車間、共享儲存雲倉、共享科研&&)做實做大做強。“四個共享”借助農交會這一“跳板”開啟新高度。首先試水的吉林人參與廣東化橘紅,以産業“聯姻”,帶動縣域“聯姻”、企業“聯姻”。
在此背景下,2025年2月21日,一場跨越3000公里的“雲端相親”又拉開帷幕。吉粵兩省一百餘位企業家、科研機構和海外渠道商同頻共振,以技術賦能、市場聯動為主線,以實現省際資源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開啟了接觸面廣、效率高、成本低的“雲上姻緣”。採購商代表廣州五粒星、出口商代表中荔集團、電商代表春豐天集、餐飲企業代表粵港澳餐飲供應鏈産業聯盟、研發團隊代表廣東省農科院等諸多單位在線上與吉林聖一開展合作對接。線上互拋“紅繡球”的粵吉夥伴,感嘆“今年粵吉的春天來得格外早!”
“雲上相親”後,吉林聖一農業總經理白麗娟於3月13日,按雲上之約,飛赴廣州,與“雲親”會面,變“雲上之約”為粵吉“四個共享”合作之實。現將廣州之行日記刊發——
第三天,“産品的高度”
2025年3月18日 天氣 多雲
今天,我們到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産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簡稱“加工所”)。
“聖一”進大灣區,一定要進加工所,進加工所牽頭成立的預製菜聯合研究院——在向廣東農業農村廳陳東副廳長介紹“聖一”走進大灣區的日程安排時,陳東副廳長叮囑我。“聖一走進大灣區是為了拓展産品的市場廣度,走進聯合研究院則可以提升市場的高度。市場半徑越寬廣,産品的需求量越大,生産的價值就越高。而産品的加工開發,則讓産品有高度,種棉花,賣棉花,與賣布、賣服裝、賣品牌服裝,高度截然不同。同樣,種麥子,賣麥子,與賣麵粉、賣麵食點心、賣品牌麵食點心,産品高度、價值高度立竿見影。”陳東副廳長“土生土長”“土裏土氣”的“廣度與高度”的闡述,讓我對走進加工所充滿期待。
聖一農業冰麥麵粉産品
加工所徐玉娟所長出差在外,受徐玉娟所長委託,加工所黨委吳繼軍研究員、果蔬加工研究室余元善主任、傅曼琴博士和相關專家為我們的到來,作了精心安排。
在加工所的成果展廳,一項項精深加工成果讓人心動。經過加工所多年的開發,桑果像孫悟空一樣“七十二變”,各種桑果加工産品琳瑯滿目,桑果汁的年銷售額已突破1.5億元。
“來來來,大家嘗一嘗吉粵合作的代表作。”吳繼軍副所長熱情邀請我們品嘗起加工所推出的人參+桑葚汁的人參熬茶。人參熬茶上市不到兩個星期,就一舉拿下抖音飲料新品榜、人氣榜、爆款榜三個TOP1。
確實,科技是拓展市場的廣度與提升産品高度的杠桿,加工所的科研成果對開拓市場的作用看得見摸得着。如何與加工所合作,開發更多元的小冰麥産品,讓小冰麥“七十二變”,應當是我們“聖一”走進灣區的重點目標。“四個共享”,我們在加工所找到“研發創新&&共享”的合作夥伴。
吉林聖一農業走進廣東農科院加工所
我扳着手指向繼軍研究員、余主任團隊具體介紹起聖一的小冰麥:“‘種在冰上,收在火上’是小冰麥的顯著特點,我們每年3月中旬乍暖還寒時種下,7月中旬炎炎夏日時收割,隨後可復種大豆等作物。這幾年,小冰麥在白城的鹽鹼地改造中大顯身手,打造了具有白城特色的鹽鹼地生態農業。”
聽到聖一的小冰麥麵粉零添加,粗蛋白含量高達19%,濕面筋含量更是高達40%,吳繼軍研究員精準把握了關鍵點:“廣東人在營養、健康生活方面特別有追求。聖一一定能在廣東創造大價值,實現新高度。”
余主任説,食品産業,一定得打健康牌。聖一應當在餅乾廠、糕點廠、麵包廠合作中,借鑒猴頭菇餅乾的經驗,讓小冰麥麵粉既有原料價值,更有功能價值。
與專家的討論,一板一眼,實實在在。還有專家建議,聖一冰麥,可與烘焙業聯手,在需求量大的沙琪瑪、蛋撻、吐司等産品上做文章,依託高端産品,走高端路線,形成高端消費群。
在産與研的對話中,我眼前已經浮現出用小冰麥製作的各類精緻的廣式包點。正是因為“四個共享”和“五個一批”,才有了這次跨越千里與南粵大地飲食文化的奇妙碰撞。我忍不住感慨:“以前總覺得南方市場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並不遠。我才邁出一小步,就實現了南北的面對面,手牽手。”
“我們要快馬加鞭,爭取‘吉林原料+廣東技術+灣區市場’的産業協作模式盡快見成果、出成效。”張建成同志説作為“紅娘”,樂見吉粵喜結“良緣”。
吉林聖一參觀廣東省農産品加工所成果展廳
我們與農産品加工的“最強大腦”們一邊聊,一邊看。我們參觀了廣東省農産品加工技術研發中試公共服務&&。超高壓殺菌設備、果蔬汁前處理設備、乳劑加工生産線、口服液中試線、氣調保鮮設備、保鮮膜成型設備、中央廚房、感官評價&&、擠壓膨化設備、軟膠囊生産線、射頻乾燥設備、調味品中試線等國內領先的各式各樣的農産品加工設施設備。此時,“四個共享”的價值更加清晰,廣東農産品加工所的“最強大腦”、最先進裝備如能為聖一和吉林、東北一批企業所共享,那意義多大呀。
離開加工所時,收穫滿滿。收穫最大的是找到了聖一的産品新高度。
遺憾的是,這次沒見上被農産品加工界譽為“花木蘭”的玉娟所長。也好,在水一方,所謂伊人。留點遺憾,下次再見,再見之時,爭取又上高度。(白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