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丨來“爾濱”,在公園邂逅詩意生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8 16:25:58
來源:新華社

文旅新探丨來“爾濱”,在公園邂逅詩意生活

字體:

  正值盛夏,城市公園帶着綠意成為人們心靈的棲息地。隨着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公園旅游正悄然興起,成為市民休閒度假的新風尚。

  哈爾濱松花江畔,晚霞滿天,在江邊的石階上已坐滿了人,幾位老人在夕陽下翩翩起舞,江鷗在天際間劃出優美的弧線,手風琴悠揚的旋律混着松花江的浪聲,將這座城市的百年記憶娓娓道來。

  盛夏的哈爾濱,綻放着獨特魅力——那些散落在城市各處的公園,不僅是綠意盎然的休憩之所,更串聯起這座冰城夏都的文化基因。

  漫步在中央大街盡頭的斯大林公園,十多位老人在手風琴和手鼓的伴奏中齊聲合唱起《鼓浪嶼之波》,引來不少路人駐足聆聽。“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散步,環境好,氛圍好,還能經常和老朋友們一起唱歌。”63歲的市民李先生邊説邊打着節拍。

  合唱團在松花江哈爾濱段江畔的斯大林公園內唱歌。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這座全長1750多米的帶狀公園沿江鋪展,如同一條鑲嵌在堤岸上的綠色綢帶,喚起哈爾濱人的共同記憶。

  夏日傍晚,在公園中心的防洪紀念塔廣場上,“江沿兒”上“長滿了人”。在中央大街“溜達”後在江邊看音樂噴泉,望著流動的江水,看船緩緩駛過,是很多游客來“爾濱”旅游的“保留節目”。

  市民和游客在斯大林公園松花江畔散步。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夕陽西下,余暉把江面染成一片金紅,水波蕩漾着碎金般的光影,天空由湛藍轉為溫柔的粉紫色,在光影變幻中,時光仿佛靜止。

  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園,音樂愛好者在演唱。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乘船渡過松花江,來到太陽島風景區,城市的喧囂漸漸遠去。島上的俄羅斯風情小鎮裏,俄式木屋靜靜佇立,窗&上的鮮花開得正艷。林間小徑上,幾隻圓滾滾的松鼠正機靈地竄跳着。“它們都是‘老朋友’了,”太陽島風景區講解員單迎奧笑着説,“現在看到游客不僅不害怕,還會主動討要松子呢。”露營區,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伏,太陽湖上,綠蔭的倒影不時被掠過水面的小鳥蕩起漣漪。

  游人在太陽島風景區游覽(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明媚的夏日裏,天空多麼晴朗,美麗的太陽島多麼令人神往……”這首創作於20世紀80年代的《太陽島上》,讓太陽島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浪漫意象,這座松花江中的生態綠洲,不僅以自然風光聞名,更承載着哈爾濱獨特的文化記憶。

  游人在太陽島風景區太陽湖上乘船游覽(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島上的俄式別墅紅磚墻見證着中東鐵路時期的往事,太陽湖上的九曲橋延續着中國園林的東方韻味。進入夏季,在太陽島臨江街步行街,每天都會上演巡游表演,身着絢麗多彩民族服飾的異國表演者們載歌載舞,與游客和市民互動,續寫着屬於冰城的夏日詩篇。

  無論是文藝節目、欣賞風光,還是與大自然互動,公園正以其低碳、便捷、親民的優勢,在潛移默化中推動着城市生態建設、文化傳播與全民健康的發展。

  在幾個街區外的哈爾濱音樂公園,悠揚的旋律與歡聲笑語交織成一曲城市交響樂。這座將音樂藝術與自然景觀融合的主題公園,成為展示哈爾濱音樂魅力的新地標。

  游客在哈爾濱群力音樂公園音樂長廊游玩。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巴洛克風格的音樂長廊前,身着畢業服的大學生小王,正和同學們擺着造型。“這些建築太有特色了,我們特意選擇在這裡拍畢業照,記錄下青春與城市的交響。”

  園中設計處處可見巧思,音樂長廊兩側,東西方音樂文化園獨具特色。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鋼琴鍵雕塑,化身五線譜的蜿蜒步道,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是中國古典樂器互動區,編鐘、編磬等雕塑不僅可供觀賞,更能親手敲擊體驗。

  游客在音樂雕塑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 攝

  當暮色降臨,專業樂團的露天演出常常吸引市民游客駐足欣賞,音樂聲掠過樹梢,與江風一起飄向遠方。

  公園是城市的會客廳,也是歷史的記事本。斯大林公園的百年記憶,太陽島的生態浪漫,音樂公園的現代律動……沒有圍墻的公園,如同哈爾濱敞開的懷抱。在榆樹蔭下小憩,在俄式涼亭裏聽琴,或是在濕地棧道觀鳥,都在觸摸着哈爾濱最真實的脈搏。

  策劃:李歡

  記者:戴錦鎔

  視頻:戴錦鎔

  海報:徐凱鑫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聯合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