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協同治理 構建室內空間凈化生態
——2025室內環境治理行業高質量發展閉門會召開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高方圓)6月25日,由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組織的“2025室內環境治理行業高質量發展閉門會”在新華網多媒體功能廳召開。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多位行業協會領導,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圍繞“全鏈條協同治理 構建室內空間凈化生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就室內環境治理行業的規範發展等議題,從政策引導、技術創新、標準完善等維度,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前瞻性思路與可行性建議。
需求凸起 市場廣闊
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鎮建設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廣大消費者對居住和工作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華網編委、産經中心總編輯楊昱致辭稱,“痛點在哪,市場就在哪,企業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科研創新與戰略布局。”此外,針對當前室內環境治理行業存在的亂象,他建議企業要將好的技術與産品通過有公信力的權威媒體宣傳傳播,廣而告之,提升消費者的認知,讓消費者投票,讓市場博弈出優秀的品牌和企業,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馬輝在致辭中,從室內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現狀、亟待整治的問題以及規範化建設三個方面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認為,室內環境治理行業任重而道遠,要加強行業自律,嚴格遵守行業標準和規範,誠信經營,提高服務質量,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室內環境治理解決方案。
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室內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趙天順稱,從家庭住宅到辦公空間,從商業綜合體到公共建築,每一處室內環境都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成為城市品質與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今天的閉門會既是思想碰撞的&&,更是合作共贏的契機。
北京金茂人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四事業部總經理常思遠分析,隨着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好房子的標準正從物理空間向健康生態系統轉變,“好房子”正在同步實現三大核心功能:採用環保建材從源頭控制污染,配置高品質新風系統保持空氣流動,通過建築朝向與開窗設計優化空氣流通。
北京博浩致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春節介紹,隨着人們對PM2.5、甲醛、苯係物、VOCs等室內污染物危害認知的加深,室內空氣檢測、治理服務、除醛除異味等産品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兼具除醛、除味功能的高端産品更受青睞。此外,綠色建築與健康住宅的推廣將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預計到2030年全球室內凈化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
當前,中國除醛行業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指引下,為行業創新活力提供了支持與引導,納米光催化、生物酶降解、負氧離子空氣提升等前沿技術,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智能監測、全過程治理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這一發展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全行業以更高的站位、更遠的眼光共同維護。”北京綠色億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海超稱。
良莠不齊 亟待破局
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由於市場准入門檻相對較低,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參差不齊,導致服務質量存在較大差異,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形象,仍面臨着技術瓶頸、標準滯後、資源整合不足等諸多挑戰,亟待各方攜手破局。
在綠之源品牌創始人李海濤看來,未來,行業將向高效、安全、智能化方向發展:一是技術升級,如納米催化、改性二氧化鈦、生物酶分解等新型環保材料應用,提升除醛效率和持久性;二是産品複合化,結合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實現長效凈化;三是檢測服務一體化,通過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甲醛濃度並聯動治理。
愛空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品質總監李龍飛介紹 ,秉承“讓愛有空間,讓空間有愛”的初心,愛空間將環保理念深植企業基因。作為以用戶價值為驅動的家裝科技企業,始終致力於通過數字化革新、産業工人體系與全鏈路環保供應鏈建設,推動中國家裝行業向健康化、透明化、標準化、智能化躍遷。
北京中環質評環境監測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悅介紹,目前,我國室內CMA檢測市場正在全方面系統性的調整階段。規模已超60億元,年增長率約12%,未來五年,行業將加速智能化與規範化,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突破80億元,智能檢測設備滲透率將達40%,AI輔助分析可降低誤差至5%以下。
“由於室內環境凈化行業起步較晚,市場魚龍混雜,從而導致了從業人員接受的相關技能培訓參差不齊,室內環境凈化治理的諮詢及施工的水平及效果達不到消費者需求。”北京禎馨緯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樂輝稱,隨着人們對環境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對室內環境凈化治理人員的水平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
生態美家(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廣森認為,室內環境治理行業,要破解迷霧,需從三個維度重構行業生態:需求前置化,從被動治理到源頭攔截;行業正規化:以標準與監管重塑信任;加強科技普惠與媒體協作。他呼籲,讓科學治理成為健康呼吸的燈塔,以“標準為盾”、以“創新為矛”、以“共識為基”,推動行業從混亂走向有序。
獻計獻策 共赴未來
面對室內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現狀,清華大學環學院教授、博導張彭義認為,需要提升消費升級,讓人們享受到更好的空氣質量。他建議,要加強空氣中新污染物的研究和要求,比如臭氧是我國室外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處於高位污染狀態,臭氧是強氧化性氣體,進入室內會與室內的物質反應,會産生超細顆粒物等二次污染物,應該提高室內空氣對臭氧的要求。通過提高標準、把標準落到實處,將行業發展從單一的裝修污染治理轉向長期的室內空氣質量管理。
“室內環境治理正從‘除甲醛’的單一訴求,向VOCs 綜合治理、微生物消殺等多元化需求轉變,特別是對苯係物、酯類、醛類等低氣味閾值污染物的治理,已成為行業新課題。”中國建築材料研究總院環境所博士劉蕊蕊介紹,她建議從三個維度構建防護體系:一是優選環保的、功能性(凈化空氣、防霉)建材,把好材料准入關;二是運用數字化手段,通過污染預控技術實現精準預測,進行科學選材;三是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形成防治結合的新模式。
清新全家(北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毅稱,未來,隨着智能化、綠色化趨勢的發展,室內環境凈化治理行業將迎來轉型升級。一方面,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將推動智能監測與治理系統的普及,實現污染源的精準識別和動態調控;另一方面,綠色環保材料、納米光催化等先進技術將逐步替代傳統方法,提升治理效率和持久性。未來,行業將朝着更科學、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北京化大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紹帥建議,應盡快實施治理企業分級評價制度,制定施工服務標準化流程;推動建立環保治理材料白名單機制,定期開展質量抽檢公示;倡導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競爭,加大對新型環保材料研發投入。
蘇州清研新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清大優氧品牌創始人)張曉昊 介紹,企業積極探索與地方衛健委、住建局、康養集團等政府及行業主體協同合作,力爭將健康空氣納入“人居環境系統工程”中,形成“從裝修到入住、從家庭到機構”的全過程空氣質量改善機制。
會議的最後,新華網人居事業部總監寧暢總結稱,本次會議搭建了“政府—企業—媒體”深度交流的合作&&,通過經驗分享、資源對接、聯合攻關等形式,打破企業間信息壁壘,推動優勢互補,希望將來會有更多機會與企業深入交流,為行業的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的輿論環境和媒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