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第37個“全國愛牙日”之際,健齒中國行2025口腔健康科普傳播大會在北京新華媒體創意工場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中國消費者》雜誌社共同主辦,新華網作為媒體支持單位,赫力昂中國公益支持,並同步在新華網進行線上直播。
大會以“口腔健康從認知做起”為主題,旨在推動口腔健康知識普及與消費指導,提升公眾口腔健康素養,構建科學、理性、滿意的口腔健康消費環境。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醫療機構、媒體和企業的嘉賓及消費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口腔健康科普傳播的創新路徑。
凝聚共識,構建口腔健康新生態
口腔健康與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密不可分,口腔健康作為人身健康的重要基石,愈發受到關注和重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原司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原黨委書記梁艾福在開幕致辭中&&,隨着口腔健康消費需求的增加,市面上口腔護理産品日益繁多,不斷豐富着消費者選擇的同時,隨之出現很多新問題。“面對紛繁複雜的産品宣傳和參差不齊的産品質量,消費者往往陷入困惑與迷茫。”梁艾福説,“口腔健康産業從業者應該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把産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杜絕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作為本次大會的媒體支持單位,新華網編委、産經中心總編輯楊昱從媒體角度分享了口腔健康傳播的觀察與思考。他&&:“健康科普是提升公眾口腔健康素養的關鍵。當前網絡科普形式多樣,對公眾健康素養提升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不少亂象,因此,必須規範科普行為,確保其科學性、公益性。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專家、媒體、協會、企業等社會各界共同推進。”
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李鐵軍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身心健康、文明水平的重要標誌。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李鐵軍介紹了基金會在口腔健康促進方面的工作成果,持續開展“健齒中國行”“健康口腔萬里行”及“雛菊暖陽”等公益項目,組織專家制定適合不同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口腔科普材料,培養超萬名口腔健康科普宣傳員,支持口腔專業人士開展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的科普宣傳活動。
發布權威消費指導,推動口腔健康科普真正落到日常
大會上,《中國消費者》、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健齒中國行”共同發布了消費指導,工具包包含大眾版手冊,宣傳海報、折頁、長圖及“健齒中國行”IP形象,系統梳理日常口腔護理用品的選擇與使用方法。讓更多人在日常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口腔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素養,主動做出健康選擇。
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常務副總編輯王克禎
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常務副總編輯王克禎在會上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消費指導”。他介紹,《中國消費者》聯合專業機構開展口腔健康領域的消費指導,提升公眾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知,引導科學護理和理性消費。
“當前,我國成人和兒童口腔患病率高,公眾存在諸多護理誤區,且市場存在虛假宣傳和産品誤導現象。我們努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實現科普教育,幫助消費者依據專業標準識別口腔問題,正確選擇護理産品與服務,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王克禎説。
口腔疾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很多口腔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為了通過口腔症狀、行為習慣等問題,快速了解自身口腔疾病的風險,為科普指導和預防干預提供幫助,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資助開展《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自測問卷(科普版)》,並在大會上正式發布。問卷設計基於各年齡段口腔健康特點,覆蓋學齡前兒童、7-18歲兒童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四大人群,幫助大眾自主評估口腔健康狀況,旨在實現“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的目標。
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首席發展諮詢專家、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教授&保軍
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首席發展諮詢專家、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教授&保軍在會上詳細給出了“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自測探秘與守護指南”,幫助公眾系統認識並應對各年齡段口腔健康問題,推動從認知到行動的口腔健康管理。
&保軍&&,這些問題主要源於牙菌斑堆積、高糖飲食、不良生活習慣及對口腔健康的忽視。為此,她提出四項核心行動建議:有效清潔,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並合理使用牙線或鄰間刷;科學用氟,使用含氟牙膏,並定期接受專業涂氟;健康飲食,控制糖和酸性食物攝入,降低齲病和牙齒侵蝕風險;定期檢查,兒童每半年、成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與潔治。
“我們真誠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口腔健康,學習健康知識,掌握護牙技能,定期自查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真正做到‘健康口腔,幸福一生’。”&保軍説。
健康科普更離不開媒體廣泛宣傳的力量。新華網産經中心副總經理馬寧蔚介紹了全新推出的《健康消費“學”一點兒》科普欄目。該欄目由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與新華網聯合策劃、健齒中國行公益支持,邀請權威專家針對口腔消費熱點進行互動解答與科普,內容涵蓋全年齡段口腔護理、牙膏牙刷等用品選購、牙線漱口水等工具使用指導,致力幫助公眾“會挑、會用、會防”。節目將通過新華網、客戶端及多個社交&&切片分發,並聯合消費者組織發布《消費指導》,助力公眾科學認知口腔産品、理性消費,養成健康口腔習慣。
左起:赫力昂中國口腔事業部市場總監王珊珊、赫力昂中國商業准入團隊負責人祁佩林
赫力昂中國口腔事業部市場總監王珊珊分享了企業在口腔健康領域的實踐。數據統計,全國有超過半數的成年人正在遭受牙敏感困擾,但僅三分之一的人使用抗敏感牙膏;牙周病影響大多數成年人,但超過六成消費者沒有選擇針對性護理産品;佩戴假牙的老年人中,近八成未使用專業護理産品。“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推出更先進的口腔健康解決方案,與各方攜手共建更高效、包容的口腔健康生態系統,助力‘健康中國2030’。”
企業力量一直是促進健康科普的重要組成部分。赫力昂中國商業准入團隊負責人祁佩林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説,健康科普能夠打通專業知識和放心消費、健康消費的連接,在這個過程當中,公益活動是非常好的載體。“通過健康科普公益活動,我們倡導‘預防優於治療’的理念,強調早期干預和定期檢查。聯合政府、協會及專家,共同推出豐富的公益項目,提供客觀、科學的口腔健康知識,助力消費者做出正確決策。同時,還借助數字化工具“健齒百科”和趣味化傳播,提升公眾口腔健康意識,推動行為改變,賦能全民健康。”祁佩林説。
重磅專家科普,維護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
在本次大會舉辦前,主辦方廣泛徵集了大家最關心的口腔健康問題,請專家現場解答。
左起: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委會主任委員盧友光,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副教授劉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副教授劉敏,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教授張珊珊
在問答互動環節,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委會主任委員盧友光就大眾關於口腔護理用品的選擇進行了詳細解答。針對每日刷牙次數,他強調,每日兩次刷牙至關重要,尤其是睡前認真刷牙,可有效清除12小時內形成的牙菌斑,維持良好口腔衞生。
關於牙膏選擇,盧友光指出,所有牙膏均具備基礎清潔功能,不同功效牙膏是針對特定口腔問題添加有效成分,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於含氟牙膏的使用,他明確&&,各年齡段均推薦使用含氟牙膏以防齲,科學用氟是安全且必要的,既可防齲,也避免氟斑牙風險。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副教授劉暢則現場解答了關於牙線、間隙刷和漱口水使用的常見疑問。她告訴大家,正確使用牙間隙清潔工具不會導致牙縫變大,牙縫變大的主因是牙周病,牙線和間隙刷需配合使用,適用於不同人群和牙縫狀況,如正畸、種植修復或牙齦萎縮者。關於漱口水,建議按類型使用,使用時機應在刷牙後,含漱半小時內避免進食飲水,以增強效果。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
針對熬夜應酬人群,劉暢還專門給出了建議:控制含糖飲食、減少進食頻次,並堅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同時每年進行1-2次口腔檢查,及早發現和處理問題。
針對兒童口腔護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副教授劉敏&&,家長應為孩子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的含氟牙膏,濃度以0.1%(1000ppm)為佳。她特別強調用量控制,3歲以下用米粒大小,3-6歲用黃豆大小,並提醒家長要幫助孩子刷牙至6-7歲,注意讓孩子吐掉牙膏泡沫,避免吞咽。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教授張珊珊重點關注老年人口腔健康。老年人牙齒脫落並非必然,通過有效清潔和定期檢查,多數人可終身保留牙齒。對於牙齒松動,她&&輕度松動經規範治療可改善,但嚴重松動則難以逆轉。即使佩戴義齒或種植牙,也需認真清潔,並定期專業維護。
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馬莉莉
在活動最後,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馬莉莉分享了口腔健康公益項目“山中雛菊 築夢同行”中鄉村孩子們的故事,展示了項目開展以來取得的成效,“我們服務的鄉村兒童每天早晚兩次刷牙比例、含氟牙膏使用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到2倍。”她説。
目前,該項目已組織全國2600多名志願者,走過21個省區市98個縣,服務17萬名鄉村兒童。項目不僅提供直接的口腔健康服務,還通過設備捐贈和能力培訓,提升當地口腔服務能力,致力於讓鄉村孩子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口腔健康服務。
健齒中國行2025口腔健康科普傳播大會在多方嘉賓的共同參與助力下,通過權威發布、專家科普和公益倡議,進一步推動了口腔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傳播,共築“口腔健康”生態圈,為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會專家&&,將以此次大會為新起點,繼續深入推進口腔健康科普與消費指導工作,助力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