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章軻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十四五”期間我國醫保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圓滿完成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在公平可及、法治建設、基金安全、科技賦能、協同發展五大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十五五”規劃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施子海、李滔、黃華波共同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圖片來源:國新網(張馨 攝)
章軻介紹,“十四五”期間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2024年參保人數達13.27億人,醫療救助每年資助約8000萬人參保。職工和居民住院費用目錄內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0%和70%左右,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和普通門診統籌機制全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參保覆蓋1.9億人。
在法治建設方面,《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等兩部行政法規頒佈實施,基金監管法治體系不斷完善。他提到,截至2024年底,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餘3.86萬億元,通過飛行檢查等措施累計追回基金1045億元,基金安全網持續織密。
在科技賦能方面,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建成,醫保碼、移動支付全面應用,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從2020年的537萬增至2024年的2.38億,增長44倍,直接結算率超90%。
在協同發展上,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統一至3159種,藥品耗材集採常態化運行,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建立。
針對記者關於改善醫藥行業生態的提問,施子海&&,國家醫保局通過三方面舉措凈化行業環境。一是建立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截至2024年底評定失信企業735家,對其挂網和採購資格實施分級處置,推動企業從“帶金銷售”轉向質量競爭。二是建設醫保智能監管系統,應用藥品追溯碼打擊“回流藥”騙保,實現基金監管關口前移。三是實施定點醫藥機構人員“駕照式記分”管理,違規信息全國共享並聯動衛健、藥監部門形成監管合力。
在回應醫保基金監管挑戰時,黃華波稱,國家醫保局通過“強監管、築防線、建機制”三措並舉守護基金安全。今年1—6月檢查定點醫藥機構33.5萬家,追回基金161.3億元,飛行檢查實現全主體、全區域覆蓋;構建“異常住院”等大數據分析模型,通過智能監管子系統拒付追回基金3.3億元;加快《醫療保障法》立法,建立聯查聯辦和舉報獎勵制度,凝聚社會監督合力。
關於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進展,李滔介紹,試點範圍從15城擴至49城,參保近1.9億人,累計籌資超千億元,支出超850億元。制度框架初步搭建,籌資機制基本確立,為失能人員提供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基金分擔約70%費用,“十四五”期間惠及超200萬失能群眾,減輕負擔超500億元。
與此同時,試點還拉動社會資本投入超500億元,定點服務機構達8800家,護理人員增至30萬人,成為銀發經濟新增長點。
章軻強調,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醫保系統將加快落實規劃任務,持續深化改革,為“十五五”起好步、開好局,以更健全的醫療保障制度守護人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