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28日電(記者毛鑫)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28日在廣州舉辦。論壇以“改革·法治·灣區:制度型開放新探索”為主題,邀請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法學法律界專家人士與會,積極為探索制度型開放新路徑傾注法治力量,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與會人士&&,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推動法治領域深度合作成效顯著,為進一步促進高水平開放打下良好法治根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景漢朝説,希望三地法學法律工作者加強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方面研究,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針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和實現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王衍詩説:“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三地‘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必須調整一些法律法規的實施,期待與會專家為破解法律難題出謀劃策。”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視頻致辭中説,香港發揮普通法制度優勢,積極探索與其他灣區城市法治協同,從法律科技探索、金融法治創新、仲裁合作等方面服務制度型開放。“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建設需要創新思維和務實合作,香港樂於為共建世界級灣區貢獻香港方案。”
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副局長邱顯哲説,澳門在推動制度型開放與法治協同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澳門將致力促進法律體系與粵港澳大灣區法治環境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制度型開放的實踐路徑。
論壇上,粵港澳三地相關機構簽署了系列合作協議、備忘錄。論壇還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2025)天河共識》,聚焦探索法治協同長效機制、驅動數字法治引擎、提升涉外法治服務能級、構築全球法治人才高地四個方面,號召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學學術團體、法學研究組織在法治領域同向前行、持續合作。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