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多地對網紅餐廳開展專項抽檢,這場聚焦網紅餐飲的靶向監管,不僅切中了消費者關切,也指明了網紅餐廳變長紅、流量變留量的關鍵:美味與安全。
這些年,網紅餐廳如雨後春筍,冒了一茬又一茬。觀察這些餐廳,之所以能爆紅,離不開一套吸睛密碼:高顏值的創意菜,從別出心裁的食物造型到色彩繽紛的擺盤藝術,無不在為“出片”服務;新奇的用餐環境,火鍋+KTV、美食+5D光影等跨界融合,滿足的不僅是味覺,還有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體驗;豐富多樣的營銷手段,通過明星探店,以及小紅書、抖音、微博等&&推送,再加上飢餓營銷,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排隊打卡。
不過,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容易,一些網紅餐廳的壽命變得越來越短,有的不到5個月,就從爆紅到涼涼。主要因為,菜品有顏值,將期待值拉得過高,卻沒有預期中的口感,味道平平無奇,嘗過一次便沒有再光顧的慾望;菜單看似豐富,實則不過是新奇元素的簡單拼湊,食材既不新鮮,服務也跟不上,與高昂的價格並不匹配;環境確實優美,但“出片”一次足矣,無需反復打卡。甚至有餐廳將心思過多花在營銷上,卻忽視了對産品品質的把控。
網紅餐廳要變“長紅”,還得回歸餐飲企業的本質,回歸舌尖上的品質和安全。
一方面,可以學習寶藏小店對味道的執着。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對於餐廳來説,擺盤再花哨,都不如一口美味更吸引人。湖南長沙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米粉店,用一鍋每日現熬10多個小時的牛筒子骨濃湯,勾住了食客的味蕾,街坊熟客“就是忘不了那一口”。浙江麗水某面館,老闆堅持用手工捍麵,且一鍋單燒一碗麵,慢煨細燉,香味綿長,10平方米的小店,裏裏外外坐得滿滿當當。
另一方面,可以學習老字號對品質的堅持。從原材料的取捨到製作工藝的堅守,遵守不將就、不湊合的規矩,收穫了一代又一代顧客。北京某老字號涮羊肉,幾十年如一日嚴格把關食材,精選材、細加工、優配方,常年座無虛席。蘇州某酸梅湯老字號,一心只做放心食品,拒絕防腐劑,堅持使用紅糖、烏梅、生薑等傳統食材,在保存條件、生産工藝上費盡心思,最終成為地標美食。
味美、食鮮、質佳,輔之以美的場景、優的服務,網紅餐廳才可能做到“長紅”,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買單。(李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