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貿易衝突、AI浪潮、財政壓力——IMF和世行秋季年會警示三大經濟挑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5 14:59:35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丨貿易衝突、AI浪潮、財政壓力——IMF和世行秋季年會警示三大經濟挑戰

字體: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4日電 記者手記|貿易衝突、AI浪潮、財政壓力——IMF和世行秋季年會警示三大經濟挑戰

  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本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來自中東、歐洲、非洲等地的與會代表在同記者交流時,都對貿易緊張局勢表達擔憂,也對國際貿易體系的重構&&關切。此外,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日益加劇的財政壓力等挑戰也成為各方關注重點,不確定性的陰影籠罩着這場國際會議。

  IMF在14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2%。IMF指出,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而持久貿易協議尚無保障。以往經驗表明,關稅的全面影響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IMF警告,貿易可能永久性地重新布局,從而導致全球效率受損。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全球經濟前景仍然脆弱,對貿易方面的消息高度敏感,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升級,而供應鏈中斷風險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下調多達0.3個百分點。此外,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抑制經濟活動。

  IMF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已開始顯現實質性放緩跡象。美國7月以來的就業數據遠低於預期,新增就業崗位數量顯著下滑,8月失業率升至近4年來新高。再度抬頭的經濟擔憂、尤其是對美國經濟的憂慮,一度引發金融市場避險情緒。

  全球各地都受到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衝擊。黎巴嫩議會國家經濟、貿易、工業與規劃委員會主席法里德·布斯塔尼對新華社記者&&,美國政府的政策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挑戰,尤其是貿易政策帶來“動蕩”,令黎巴嫩對外貿易面臨挑戰。

  在紐約創業的尼日利亞人祖德·埃倫杜對記者説,石油出口一定程度上為尼日利亞提供外匯收入,緩解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壓力。但整體而言,貿易戰給全球經濟帶來廣泛影響,出口較少、進口更多的新興經濟體承擔大部分後果。

  一些與會代表也在思考國際貿易體系的重構。瑞典中央銀行前行長斯特凡·英韋斯告訴記者,貿易領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尚無法判斷貿易體系將走向何方。但他相信,貿易無論如何都會以某種形式繼續發生,令全球80億人口繼續從進出口貿易中獲益。

  來自美國商業銀行領域的與會代表李·斯蒂芬斯説,全球多邊體系在過去幾年承受壓力,國家利益受到更多關注,共同的全球利益卻被忽略。他希望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加強多邊合作。

  IMF還在報告中警示了AI投資潮的潛在風險。報告指出,如今AI投資激增,令人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樂觀情緒推動了科技投資,抬高了股市估值,並通過資本收益刺激消費。但潛在風險是,如果AI未能支撐起高額的利潤預期,市場可能會大幅重新定價,這將使財富受損並抑制消費,並産生一系列不利影響。

  財政壓力是IMF警示的世界經濟另一下行風險。IMF報告指出,包括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在內的許多政府在應對財政壓力方面取得的進展有限。美國公共債務未能趨於穩定,其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將從2024年的122%升至2030年的143%,較4月預測高出15個百分點。低收入國家尤其脆弱,儘管它們努力實現財政平衡,但仍面臨援助大幅減少的前景。

  布斯塔尼對這一風險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黎巴嫩正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高企。以往該國從法國等歐洲國家獲得資金,然而當前全球融資環境不佳,西方國家債務負擔沉重,難以提供實質性的支持。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