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會手記:那些握了又握的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0 19:25:17
來源:新華網

東博會手記:那些握了又握的手

字體:

  新華社南寧9月20日電 題:東博會手記:那些握了又握的手

  新華社記者鄒雨沁、王楚然

  東博會上,一台行動靈活、能跑會跳的四足機器人伸出“機械爪”,與現場一名小女孩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握手”,引得周圍觀眾發出陣陣歡笑。

  這只“手”,觸感微涼,動作卻精準流暢——它是算法的産物,也是人機交互進步的象徵。

  “透過它,我握到了創新的力量。”觀展觀眾陳宇説。

  圖為東博會上,小女孩與四足機器人互動。新華社記者鄒雨沁 攝

  一握,是科技與未來的擊掌。

  在第22屆東博會首次設立的人工智能專館,這樣的“握手”一直在發生。

  來自馬來西亞的彭家偉嘗試體驗數字孿生工廠,他伸手“觸碰”虛擬工廠的那一刻,遠在柳州的物理工廠的生産過程便可清晰呈現,分析系統隨即啟動。

  “我們握的不再是屏幕和手柄,而是技術落地應用的未來。”觀展專業觀眾説。

  從工業機器人協同裝配,到智能報關係統,科技之手正以精準和效率,拉緊中國與東盟的産業鏈與創新鏈。

  再握,是經貿與合作的交響。

  握緊的手,在展館內、簽約桌上頻頻伸出。155個簽約項目、涉及6個東盟國家,各國政府代表、經貿人員在簽約儀式上紛紛&&,與中企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東南亞地區的落地應用。這一次,簽約雙方不只是買賣雙方,更是走向便捷化未來的同行者。

  手握緊了,技術才能落地;心貼近了,市場才能互通。來自天津的航大漢來(天津)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喬雷章第一次參加東博會,他的海上無人機産品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客商。“在萊特兄弟開創有人航空的百年之後,我們迎來了無人化、智能化的低空經濟新風口。如今,人工智能作為産業‘大腦’已變得十分敏捷,無人機末端硬體作為‘四肢’也要跟上。”他説,“我們期待借助東博會&&,讓中國的技術方案更好服務東盟市場,中國技術標準與東盟市場實現更好對接。”

  三握,是人心與文化的共鳴。

  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觀展嘉賓拿起繡球,撫摸改良後的繡球柔軟紋路;緬甸留學生與中國學子共奏,彎琴與古箏的樂聲潺潺流淌;菲律賓教師瑪甘捧起六堡茶,與廣西茶商以茶代酒、相視而笑。

  這場跨越山海的相遇,同樣讓青年科學家的雙手緊握在一起。一批東盟青年科學家來到中國、來到東博會。“作為青年科學家,我期待與資深科學家建立&&,並獲得關於監管和合規方面的指導。我期待與中國青年科學家保持定期交流,像物理領域在大科學裝置方面實現國際開放共享那樣,在人工智能領域推動算力資源的開放與數據共享。”泰國呵叻皇家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帕卡蓬·博昂通説。

  握了又握的手,最終握的是理解與信任。

  手握在一起,話就容易説開,心就容易貼近。土耳其展商伊納亞特説,他連續五年參加東博會,如今,他的羊絨圍巾備受歡迎,他本人還學會了用簡單的中文和客人議價。“我和中國朋友的手越握越緊,合作也越來越深。”他説。

  從“黃金十年”“鑽石十年”到如今,手握緊了,路才能走遠。二十二年,東博會上握了又握的手,從禮節到合作,從物理接觸到數字互聯,一雙雙手握緊科技的力量,握實合作的機遇,握暖人心的溫度。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