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9月17日電 題:2000家工廠“改造記”——湖南持續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新華社記者白田田
從龍頭企業到中小企業,從高端裝備製造到有色金屬冶煉,從設備聯網到AI賦能……在製造業大省湖南,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正在涌動。
“十四五”期間,湖南致力於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規劃支持2000家企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這一目標已經完成。“十四五”收官之年,當地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擴圍”、迭代升級。
“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這是中小企業長期面臨的數字化轉型難題。近年來,湖南推動“數智賦能”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通過專業服務能力供給、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舉措,幫助中小企業和龍頭企業對齊轉型“顆粒度”。
位於長沙市望城經開區的桑特液壓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生産液壓元件,其客戶是多家知名工程機械主機廠。去年底,這家企業基本建成數字化管理系統,今年以來又不斷優化庫存信息系統。
走進桑特液壓的智慧車間,每個工位都配置了“工業平板”,工人不時在觸摸屏上操作。人員、設備、庫存、質檢情況一目了然,加工、清洗、去毛刺、裝配等生産環節的時間控制精確到秒。
桑特液壓運營總監桂永恒説,現在工廠排産更加合理,對主機廠的響應和交付能力更強,同時庫存下降20%至30%,大大緩解現金流壓力,這些都是數字化改造“看得見的好處”。
湖南省工信廳人工智能與數字産業處處長朱穎説,數字化轉型由以前的單點推進變為全面鋪開。湖南着力打造企業、行業和區域數字化轉型標杆,實現“轉型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
在“有色金屬之鄉”湖南,傳統冶煉行業也邁開轉型步伐。記者從湖南白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企業新建的數字化控制中心在今年上半年投入運行,可實現生産過程可視化、設備自動化和數據在線分析。
湖南白銀生産技術部主任工程師蔡鑫説,不久前,企業作為牽頭單位申報創建了工信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將聯合多家機構共同推動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
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擴圍”的同時,更多數字化新技術得到應用。朱穎説,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引發産業熱潮,數字化轉型離不開AI賦能。為此,湖南發布了21個工業垂直領域的大模型和5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製造”發展。
近期,湖南省工信廳和財政廳聯合印發《深化“智賦萬企”行動 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裝備推廣,引導數字化水平較高的企業加快推進單機設備、製造單元、生産線、製造車間等智能化升級。
湖南湘投金天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裏,一人高的鈦卷材依次排放。這家公司的安全生産保障部信息主管曹晨瑜説,鈦卷材屬於非標準件,經營管理複雜程度極高,需要生産數據可追溯、可分析,“這就像‘和面’一樣,原料、手法不一樣,口感就會大不相同”。
作為湖南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杆項目,湘投金天鈦金經營生産數字化管理系統採集了100多項材料化學、力學和表面性能指標,實現數據可追溯。今年,這家企業還準備新建實驗室管理系統,將檢測數據全部上傳,再通過大模型等技術挖掘數據價值。
“過去‘和面’依賴人工經驗,得不斷試錯,現在生産和交付做到更加精細、精準。”曹晨瑜告訴記者,面向“十五五”,公司計劃將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與生産經營進一步融合,“下次再來我們工廠,數字化水平又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