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聚焦茶葉全産業鏈碳足跡管理的數字化&&——“全國茶葉碳足跡數字化&&”近日對外發布,旨在為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産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探索路徑。
“建設這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對茶葉實現全産業鏈碳足跡的精準量化與管理。”在浙江安吉日前舉行的“一國一品”生態低碳茶技術交流研討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種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鑫説。
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對外發布《關於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意見提出推動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完善重點産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則和標準體系,建立産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進産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拓展和豐富應用場景,發揮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對生産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促進作用。
李鑫介紹,此次發布的&&,是圍繞茶産業碳足跡建立相關核算量化體系和數據庫,並推動碳足跡認證結果的廣泛應用,比如讓消費者掃碼就能看到這包茶有多“綠”,甚至未來可能用於碳匯交易,助力茶産業綠色發展。
此次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們還聚焦生態低碳茶推進茶産業綠色低碳轉型,交流農業減排固碳措施、茶産業高質量發展及生態價值實現路徑,為進一步創新發展生態低碳茶體系指明方向。
“所謂生態低碳茶,指的是具備優質、安全、低碳特性,並通過專業機構認證的茶葉産品。此類茶葉要求認證茶企科學構建和管理茶園及周邊生態環境,打造既環境優美又適宜茶樹生長的茶園生態系統,同時,通過一些減排固碳的措施,降低茶園管理以及茶葉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高質量發展。”李鑫説。
據悉,我國生態低碳茶已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國一品”項目。此項目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21年啟動的一項五年計劃,總體目標是增加健康食品的獲取途徑,改善農民生計和促進經濟增長,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品投入和自然資源的使用,以減輕農業生産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生態低碳茶已在16個省份推廣,認證茶企131家,覆蓋10.3萬畝茶園,輻射面積達100萬畝以上。
此次研討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舉辦。“全國茶葉碳足跡數字化&&”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記者韓佳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