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購”持續升溫,入境游客的購物清單不斷擴充,打卡的店舖更加豐富,從體驗中式服飾到打卡科技産品店舖,從品嘗美味到走進穿越時光的老字號,多元的選擇、豐富的供給,讓入境游客收穫滿滿。哪些“中國好物”被列入必買清單?外國游客熱衷哪些特色店舖?“中國製造”如何圈粉入境游客?記者在多地進行了探訪。
——編 者
解鎖個性體驗,鍾情定制服裝
“老朋友又見面了。”一大早,來自瑞士的托馬斯帶着妻子直奔上海南外灘輕紡面料市場371店舖。店主李光明和托馬斯聊着閒話,手上卻沒閒過:翻款式、選面料、量尺寸,不到兩個小時就訂下了15件襯衫、4套西裝和1件休閒外套。
托馬斯是一家知名跨國企業的高管,2012年派駐上海時就是李光明店舖的常客。雖然如今調任非洲,但只要有機會來上海,還會找李師傅“更新衣櫥”。“這麼多年的相互信任來自專業細心的建議、高品質的面料和精湛的做工。”托馬斯的妻子詹妮弗説。
李光明18歲從江蘇泰興到上海學裁縫,一晃30多年,成了不少外國駐滬領館推薦的高級定制“上海裁縫”,還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語。“我這手機裏,有6000多個客戶,70%是外國人。有的人第一次過來時,還被牽在父母手裏,現在到我這裡做結婚禮服。”脖子上挂着一根軟尺的李光明説。
“一開始我們只會做小方領襯衫,拿着老外拿來的樣衣學着做,現在光領型就有12種可以選擇。”李光明告訴記者,“中國裁縫”的手藝和審美越來越被認可,甚至有些未曾謀面的海外顧客在微信裏報上尺寸,選好面料和款式,就坐等收貨了。
南外灘輕紡面料市場建於2005年,從最初的面料交易,漸漸轉型成為定制服裝的集聚地,285家店舖提供從西裝、禮服到家居用品的各類定制,在國外各大社交媒體上熱度頗高,是許多外國游客打卡上海的必去處。
過境免簽政策給南外灘輕紡面料市場商戶們帶來一波新的流量。“商務客和游客對定制服裝的時間要求更高,他們通常是入境第一站來上海,先來做衣服,然後出去旅游,回程時再來拿衣服,或者讓我把做好的衣服寄到下一站。”李光明説,不管客群結構如何變化,“服務好、時間緊,是積累口碑的基礎。”
“為更好服務境內外顧客,我們正在籌劃提升市場環境。”南外灘輕紡面料市場常務副總經理張盛祥攤開規劃圖,從外立面裝飾,到&&口線路,都將更新調整。在相關部門協調下,位於市場一樓的咖啡簡餐店正在加緊裝修中。
“有沒有中國香雲紗?”主營旗袍、禮服的“都市媽咪”店主戴妹香介紹,由於社交媒體的傳播,一些境外顧客直奔中國傳統面料而來,而且偏愛盤扣等經典中國元素。戴妹香同樣在南外灘市場扎根20年,最近參加了市場組織的社交媒體營銷培訓,在小紅書上開設了社交賬號,接到了幾單直接來自海外的訂單。“對線上直播這些新技術,我還在學習中,不過很快就會熟練起來,迎接更多境外顧客。”戴妹香説。(記者 田 泓)
感受優質服務,支付退稅便利
“這個手錶還能測血氧?”“是的,這款手錶是華為首款鴻蒙AI智能手錶,除了能夠進行實時指尖血氧測量,還能3秒開啟微體檢……”走進成都華為智能生活館·成都環球中心店,前來購物和諮詢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來自德國的施耐德夫婦一邊試戴智能手錶,一邊向店員了解它的功能。
“太好了!這個很適合我。”施耐德夫人滿意地説,“一直聽説中國華為的智能手錶有很多高科技的功能,我們剛落地成都就來體驗,確實不錯!”
離成都環球中心不遠的華為臻選店·成都SKP店內,來自美國一家軟體公司的史密斯,對店內的華為折疊電腦和折疊手機驚嘆不已,連呼“太不可思議了!”
“我是來成都看世運會比賽的,偶爾路過這家店,沒想到一進來就捨不得走了。在這麼纖薄的尺寸裏,這&&腦‘裝’進了那麼多先進功能。不管硬體還是軟體,都是頂級的。”上手試用了幾分鐘,史密斯立刻決定下單。
“針對入境游客,我們這裡還可以辦理‘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在店員耐心指導下,史密斯來到商場服務台,10多分鐘就辦理好了。
“暑假這段時間,來店裏諮詢、購物的外國游客越來越多,比去年同期多了1/3以上。”華為臻選店·成都SKP店店員張楊洋説。
入境服務便利化、“即買即退”、成都世運會……今年夏天,在多重政策福利和國際賽事疊加下,煙火氣十足的成都成為入境游客的熱門打卡城市。當地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文旅“留量”和消費“增量”,持續上“新”服務,讓游客玩得舒心與安心,真切感受“天府之國”的魅力與活力。
在成都航空口岸,通過智能設備和行李“雙預檢”,入境人員最快5秒可完成海關檢查作業。而通過海關申報、衞生檢疫、離境退稅“一窗辦理”,出境也變得更加便捷。
“太方便了!地鐵可以直接刷我的境外銀行卡購票。”來自德國的游客湯馬斯對成都的支付便利化讚不絕口。
7月28日,成都地鐵正式上線銀行卡刷卡過閘功能,乘客持銀聯卡及境外發行的維薩卡(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美國運通卡(American Express),可以在成都地鐵全線網、全閘口刷卡乘車,並按一致計費規則自動繳費。
支付便利化,還體現在“吃購娛”上。目前,成都已聯合微信、支付寶、銀聯國際推動21個境外電子錢包實現直接支付。全市5086&ATM機和1306家銀行網點可提供外卡取現、現金兌換服務,重點商戶實現外卡支付全覆蓋,讓入境旅客消費支付更便利。
高效的離境退稅同樣讓外國游客印象深刻。今年以來,成都持續推進離境退稅擴圍提質增效,以17個文化體驗點位和8個“即買即退”示範點為重點,推動特許商品線下零售商退稅全覆蓋,形成“點面結合、口岸托底”的多元化退稅模式,既提升旅客體驗,又促進退稅款“二次消費”。
圍繞世運會,成都推出100個精品消費新場景,全方位提升外籍人士購物體驗。
精準精細的服務,贏得了實實在在的好口碑。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今年成都航空口岸&&境人員已超384.6萬人次,同比增加11.5%,居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航空口岸第一位。其中外國人92.8萬餘人次,同比增幅達到56.7%。在世運會開幕前的暑運期間,成都邊檢站查驗的入出境外國人達14萬餘人次,同比增長了48.93%。(記者 宋豪新)
打卡老字號,嘗遍舌尖美味
驟雨初歇,頂着逐漸上升的日頭,在中國做翻譯的美國女孩瑞秋早早來到廣東廣州市荔灣區的廣州酒家龍津西路店,和最近來中國旅游的朋友們一起享用一次地道的廣式早茶。
“我要蝦餃、糖沙翁……”瑞秋點了滿滿一桌的點心。不一會兒,精緻的廣式點心端上桌,她拿起筷子,夾住一塊裹滿白色糖霜的黃色糖沙翁,咬了一口。“味道很像甜甜圈,香甜可口!”
隨着更多外國朋友踏上廣州之旅,瑞秋熱心地當起了“小導游”。
“在廣州,一定要打卡早茶,在吃早茶的過程中,通過觀察餐具學習中國飲食文化,通過喝茶了解中國飲食禮儀,非常有意思。我的朋友們特別喜歡蝦餃蘸醋的吃法,而且拒絕使用刀叉,願意嘗試用筷子。”瑞秋和朋友們在廣州逛永慶坊,看粵劇,還到十三行買衣服。
“很多外國游客游玩永慶坊後會來到店裏,他們大多是看到探店博主的推薦發現我們的,這裡的特色廣式點心很受歡迎。”廣州酒家集團品牌管理部主管盧啟文介紹。
“‘食在廣州’是外國友人到廣州游玩的重要活動內容,也是這個城市的魅力所在。”廣州食評家勞毅波説,過境免簽為外國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讓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體驗廣州美食。
廣州白雲&&境邊防檢查站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今年廣州白雲機場口岸&&境人員突破1000萬人次,居全國空港口岸第二位。其中,查驗免簽入境外國旅客超76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23.5%,佔入境外國旅客總量的46.7%;近5萬人次外國旅客享受到過境免簽政策便利,同比增長25.6%。
“不少外國朋友早上品嘗完早茶,中午打卡地道粵菜,晚上尋覓夜宵,他們對‘食在廣州’有濃厚的興趣。”番禺賓館經理黃海東説。
“食在廣州,味在番禺。”在番禺賓館的番禺美食老字號富華宮中餐廳,來自德國的羅伯特和羅梅羅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名菜“爬金山”:鯪魚在老師傅的刀鋒下褪去細刺,雪白魚肉經捶打化作魚膠蓉,生菜墊底,臘腸粒、陳皮絲、馬蹄碎點綴其間,蝦籽與蔥花為頂,當青花瓷盤托着這座“金山”置於熱氣騰騰的清水火鍋之上時,宛如微型嶺南水鄉的縮影。
羅伯特和羅梅羅各持一把銀色湯勺,在服務員的指導下從“山腳”螺旋式向上掘進,魚膠蓉一羹羹扒入水中,翻滾、浸熟,最終變成鮮甜嫩滑的美味。
“很神奇,每一口的味道都不一樣,前一口嫩滑,下一口又緊實,接下來又有爆漿的感覺……”羅伯特持刀叉,羅梅羅熟練地使用筷子,兩人大快朵頤。
羅梅羅説,他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在德國就知道中華美食博大精深,這次有機會來廣州,他和羅伯特尤其關注廣州美食老店。
“其實我是一個離不開麵包的人,但這一次廣州之旅讓我對中華美食有了全新的認識,前幾天和羅梅羅一起品嘗的‘荔枝菜’,既造型生動,又美味可口。”羅伯特展示這道菜的照片,墨魚和蝦剁泥裹脆糊炸出酥殼,再淋上糖與天然紅曲粉調成的“荔枝皮”,就成了一顆顆“新鮮的荔枝”。
“近年來,來餐廳就餐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今年以來,我們店招待的外國客人同比增長在30%左右。”黃海東介紹。
當珠江兩岸的璀璨燈火與老字號的嫋嫋香氣碰撞融合,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品嘗廣州市井美味,愛上廣式“煙火氣”。(記者 李 剛)
掃貨高科技,帶着空箱去旅行
“AI翻譯器太神奇了,我説德語就可以和中國朋友溝通了!”“這麼多AI眼鏡、智能手錶、無人機……我都看不過來了!”“這不就是一幅油畫嗎?怎麼它還是電視機?”……在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群星廣場購物中心,來自德國的小夥子凱和女友艾瑞斯被創維新推出的壁紙電視機所吸引,喜歡藝術的他想把這&酷似油畫的電視機搬到德國紐倫堡的家中。
“這款壁紙電視目前在德國沒有銷售,但只要你願意,我們可以通過國際物流給你送到家中,並可以協助你現場辦理退稅。”創維電器店銷售人員通過AI翻譯器和凱聊上了,凱還比畫着這&&視機應該擺在家裏哪個位置。
“這裡的創新太酷了!”這是凱第一次來到深圳華強北。“聽説這裡是中國的電子産品城,真應該早點來。這裡産品真的太豐富了。”
在德國,凱是一名羽毛球教練員,但他的生活場景中已經有不少中國製造的電子産品。“我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放鬆肌肉必備的筋膜槍就是中國製造的,家裏的電飯煲和酸奶機也來自中國。”凱説。
“我感到中國的製造能力很強大,在深圳,有很多創新性的電子産品,很好,很酷。如果我的公寓夠大,我會考慮買一台100英寸的智能電視。”凱笑着説。
游在中國、購在中國成為越來越多國際游客的新選擇。在深圳,華強北是外國游客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
“1.45平方公里的華強北,擁有各類批發市場40多個,經營主體11萬戶。得益於過境免簽和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給游客帶來的便捷,今年以來,來華強北的外國人增長50%以上,現在每天有超過7000名外國游客來到這裡。”華強北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胡華武説。
在華強北遠望數碼商城,來自摩洛哥的游客凱瑟琳和丈夫一人推着一隻大行李箱在購物諮詢,了解手機支架、吹風機等電子産品性能。經過店員的簡單介紹,她很快入手一款吹風機和一對智能耳機,輕鬆地掃碼付款後又去往下一個櫃&。
“入境游客喜歡選購耳機、AI眼鏡以及半導體手持製冷風扇。今年歐洲天氣比較炎熱,有一名外國客人一次性買了兩箱半導體手持製冷風扇。”巴柏沙電子産品生活館負責人盧華介紹,與去年相比,今年外國客商增加20%,高峰時段店裏有30%的客戶是外國人。
在外國游客眼中,深圳特産就是各種新奇好用的電子産品。在華強電子世界商城悅鑫宇智能健康館,記者看到三名印度游客一次性買走了三個49鍵便攜式手卷鋼琴;隔壁的英國游客挑了三款智能耳機。他們雙手提着購物袋,滿載而歸。
有些拿樣品的散客,後來慢慢發展成下大訂單的固定客戶。“外國客人開始會少量買樣品,採購很多感興趣的各種新品帶回去,經過測試使用沒有問題後,會通過微信和郵箱再和我們溝通細節。溝通滿意後,有些客人會通過郵件直接下大訂單。”深圳市達源泰網絡通訊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秋圳介紹,有時店裏會忙到夜裏一兩點。今年1月以來,通過這種方式形成固定供貨關係的海外客戶達上百個,做成了價值幾百萬元的訂單。
“去中國,要帶着空箱子!”已經成為海外社交&&上“中國游”“中國購”的熱門標籤。深圳華強北正是海外游客奔赴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在這裡,“中國智造”成為被追捧的“明星”産品。(記者 洪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