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區蓮花山腳下
一座乒乓球館裏
10名孩子身着紅色球服
正在揮汗如雨
小球在球&兩側起舞
發出清脆的響聲
他們身旁站着一位“90後”廣州女孩
名叫黎尚美
她既是他們的老師
也是他們的“媽媽”
這群孩子來自廣東五華和貴州赫章、威寧
這些都是番禺區對口幫扶地區
在這裡
孩子們不交一分錢
管吃管住管學習管訓練
這個純公益項目從何而來?
黎尚美在學生時代就參加過
結對幫扶、短期支教項目
從中獲得的快樂和幸福感讓她唸唸不忘
從國外留學回來後
“做的工作好像沒什麼意義
我想做點有價值的事情
做一個長期可持續的公益項目”
黎尚美對乒乓球有情結
自己小時候練過兩年
乒乓球的澎湃熱血和愛國情懷
刻在黎尚美的心裏
“以前只要看比賽就只看乒乓球
那時候是王楠、張怡寧的時代
那種為國爭光的榮譽感讓我很激動”
她想用這顆小球
轉動一群孩子的命運齒輪
經過半年醞釀
她辭掉工作
全職做這件事
2021年5月
在番禺區體育總會的支持下
黎尚美到廣東梅州五華縣選材
第一批的11個孩子脫穎而出
孩子們在7月來到廣州試訓
最終留下了6個
剛來的時候
四五歲的孩子只比球&高一點
拍子都在頭頂揮
只能墊着腳墊練習
大一點的孩子雖然認真
但很難進入狀態
小一點的要麼拿着球到處玩
要麼趴在凳子上
“當時我心裏咯噔一下”
黎尚美明白
“他們來
就不是一兩年
可能是十幾年
是每分每秒每日每夜
都要為他們負責”
2020年底
她先在園區旁邊開了一家餐廳
後來也在小學辦普惠乒乓球培訓課程
然而這些收入卻不足以支撐支出
媽媽問她想不想放棄?
她斬釘截鐵地回復
“不能放棄”
媽媽被她的精神感動
傾盡全力支持女兒
讓她高興的是
乒乓球給孩子們帶來的變化肉眼可見
球館裏的榮譽墻
無聲地講述着他們的成長
“一開始參加比賽的時候
他們心態總是不穩定
通過這一兩年的鍛煉
他們現在內心很堅強
暑假每天練6個小時
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
黎尚美每年只在春節和暑假
給孩子們放20天假
剩下的340多天裏
黎尚美就是他們的父母
如今
黎尚美的努力已初見成果
今年9歲的李靜嫻已經進入廣州市體校
“沒想到我們的孩子能夠被體校看到和認可
我覺得很驕傲自豪”
黎尚美把乒乓球館
命名為“啟志”
這寄託着她的期許
乒乓球正成為這群孩子們的“翅膀”
帶着他們飛向更廣闊的遠方
記者:田宇、王浩明、肖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