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中國證券報》11日刊發文章《重大項目不斷推進 穩外資政策加力》。文章稱,今年以來,不少外資重大項目穩步推進,穩外資政策不斷加力,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一系列舉措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下一步,將適時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研究&&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形成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合力。
中國市場“磁力”不減
近日,位於山東青島上合示範區的尼得科青島産業園正式投産。該産業園是山東省、青島市重點項目,由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尼得科株式會社與青島上合控股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可實現年産1800萬台電機和2000萬台電控産品。
作為全球電機産業領域知名企業,尼得科已深耕青島近20年。“自1992年於大連開設在華第一家工廠開始,到青島産業園的落成,印證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對共享、可持續、創新驅動發展價值的信心,這是我們構建堅實夥伴關係的結果。”尼得科株式會社總裁(CEO)岸田光哉説。
一邊是竣工投産,一邊是加速開工。近日,總投資9100萬美元的魏德曼(武漢)絕緣材料生産項目在武漢長江新區智能製造産業園開工。這是瑞士魏德曼集團在華中地區布局的首個生産基地。此次開工項目佔地58畝,將建設智能化生産車間、研發中心及配套設施,預計2027年建成投産後,可年産1.3萬噸高性能絕緣材料,年産值約3億元。
“這次在武漢擴産,是魏德曼全球布局的關鍵一環。”魏德曼電氣技術負責人介紹,此前,公司公布了在美國、歐洲的布局計劃,加上武漢開工項目,將利用三地聯動,構建跨洲供應鏈網絡。
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截至6月底,“十四五”期間我國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
引資結構顯著優化
今年以來,外資企業聚焦先進製造業,不斷拓展深化在華投資。
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3年,跨國公司在華研發經費增長達86.5%。跨國公司與中國的投資合作已由市場導向型、成本導向型延伸至創新驅動型。
“外資企業正從‘在中國銷售’‘在中國製造’,邁向‘與中國共創’的新階段。”胡潤集團董事長胡潤説,“外資在引入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推動産業鏈升級,以及連接全球市場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彰顯了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與共贏價值。”
穩存量 促增量 提質量
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外資企業堅定地選擇中國吃下“定心丸”,在他們看來,中國是“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熱土”。
今年以來,中央和各有關部門多次釋放出更大力度穩外資的信號。年初發布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適時進一步擴大電信、醫療領域開放試點;研究制定有序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實施方案,適時對外公布並穩步實施;便利創新藥加快上市,優化藥品帶量採購。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於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多項具體措施,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一系列舉措着力在利用外資上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下一步,將打好政策組合拳。切實發揮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適時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再投資項目納入清單管理和跟蹤服務,開闢綠色通道推動項目加快實施。結合當前外資企業再投資時關注的重點領域,研究&&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形成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