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聚焦·半年報新亮點丨互聯網新興業務蓬勃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1 07:32:34
來源:經濟日報

産業聚焦·半年報新亮點丨互聯網新興業務蓬勃發展

字體: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觀眾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2025第七屆人工智能産品應用博覽會與“多維觸覺人形機器人”互動。張 鋒攝(中經視覺)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以下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9613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較前5個月提升2.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5G新通話、直播短視頻、雲游戲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大模型類APP與人工智能(AI)終端協同發展。數字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移動用戶上網流量連續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産業政策研究部主任工程師李昭分析,人工智能應用賦能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垂類智能體(Agent)在金融、旅游、出行、辦公等行業領域實現常態化應用。此外,國補政策加力擴圍,AI手機、平板、智能穿戴設備等數碼産品加入補貼品類,吸引大量消費者通過電商渠道購買産品,直接帶動電商&&業績上漲。

  創新投入加大

  日前發布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5G基站總數達454.9萬個;截至3月底,我國在用算力標準機架達1043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到748 EFLOPS。

  在李昭看來,隨着大模型、5G-A、萬兆光網等技術加快普及,智算中心、基站、光網等數字基礎投資持續增長,既帶來了新增業務支出,也為互聯網行業穩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485.6億元,同比增長2.6%。

  “上半年互聯網企業在複雜環境下仍保持研發投入正增長,傳遞出行業堅定創新的信號。”李昭説,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正在把投入重點從應用層轉向技術攻堅,如推理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大模型等硬科技領域,以期構建更加有力的競爭壁壘。互聯網企業不再單純比拼流量或規模增長,而是希望通過技術實現降本增效、優化業務結構、開闢第二增長曲線,以便應對外部不確定性。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未來3年將投入超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覆蓋底層技術、模型研發和業務融合。作為國內較早開源大模型互聯網企業,阿里持續加大對通義系列大模型的研發投入,並在前不久又相繼開源了3款大模型。“如今,通義千問已實現全尺寸、全模態的全面開源,真正打破了開源與閉源模型之間的技術壁壘。”阿里雲副總裁、大數據和智能實驗室負責人葉傑平説。

  截至目前,通義千問在全球主要模型社區的下載量已經突破4億次,衍生模型突破14萬個,服務榮耀、極氪、美的、國家電網、中國科學院等大型企業和機構。

  但也要看到,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仍面臨算力成本高、行業利潤下降、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李昭建議,要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國際動態的關注和研發投入,積極尋求新技術與業務場景的結合點,推動行業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新動能。

  持續布局大模型

  國家網信辦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累計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23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或功能完成登記。其中,DeepSeek、元寶等大模型産品不僅在千億級參數規模、多模態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還與辦公協同、工業設計、內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互聯網企業處於數字技術創新和應用最前沿,在本輪人工智能浪潮中,紛紛加大在大模型領域的布局。”李昭介紹,一方面,互聯網企業擁有海量用戶行為數據和行業場景積累,這為模型快速迭代奠定了基礎,其資金和人才優勢也保障了對大模型訓練、測試和推廣的穩定投入。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相對較強,在技術研發向價值轉化上具有豐富經驗,可以開發出更多大模型商業化模式,提高投入産出比。此外,由於深耕市場多年,其能夠使大模型技術在電商、短視頻、社交、內容分發、游戲等成熟業務場景中發揮賦能作用。

  據李昭觀察,目前大模型技術在金融、醫療、製造等領域應用較多並取得初步成效。例如,在金融行業,智能風控系統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可實現秒級信貸審批;在醫療行業,大模型能將化合物篩選效率提升數十倍,大幅降低新藥研發成本;在製造行業,機器學習算法能夠實時分析設備數據,實現故障預警和預防性維護。

  今年5月,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百度共同發布了冶金行業首個大模型&&——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在數據生成、數據基座、知識工程與行業AI工具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關鍵突破,可以支持金相分析、缺陷檢測、物料跟蹤等高價值場景。該&&上線運營後,公司實現了金相分析準確率、産品表面缺陷檢測率等各類指標均上升95%,不僅能夠滿足實際研發和生産需求,還能結合大模型能力生成分析報告,輔助企業評估鋼材品質和優化生産工藝,提升客戶滿意度。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動互聯網行業收入增長。互聯網企業更加重視實數融合,積極推動全要素生産率提升。”李昭&&,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應更加聚焦於AI技術演進與實體經濟融合、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數字技術更好賦能中小企業等方面,持續發揮互聯網企業在推動創新上的“領頭羊”作用。

  數字消費活力足

  上半年,網絡購物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8.5%,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0%。

  《報告》認為,增長主要源於三方面因素:其一,線上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活動成效顯著,以舊換新補貼疊加&&促銷活動“補上加補”的方式,有力釋放消費潛力,近半年來參與促消費活動的網民中,67.5%的用戶選擇線上電商&&參與。其二,“人工智能+消費”蓬勃發展,電商&&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推薦商品,通過智能導購機器人、虛擬試衣間等打造全新數字消費場景,驅動消費體驗升級與效率提升。其三,“為情緒買單”成為消費新熱點,相關用戶規模已達3.27億人。

  “什麼值得買”電商營銷負責人張宇昂告訴記者,盲盒、二次元産品、解壓玩具等網上熱銷商品能夠精準捕捉社會情緒、貼合時代氛圍,並為消費者帶來情感共鳴和社交認同感。“對品牌商與電商&&而言,要緊跟消費風向和社會話題,靈活優化內容與運營策略,才能不斷發掘高質量消費內容,為用戶提供更具價值的決策參考。”

  作為數字消費重要一環,即時零售在上半年表現搶眼。截至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69億人,佔網民整體的50.7%。從餐飲到美粧、從藥品到旅行,即時零售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也緊跟消費需求調整運營策略。

  今年6月,阿里宣布餓了麼、飛豬併入中國電商事業群,構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費服務體系。前不久,淘寶上線了全新大會員體系,打通餓了麼、飛豬等阿里係資源,全面覆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此次淘寶大會員體系的推出,標誌着其在整合資源、打通場景、提升用戶體驗方面邁出了實質性進展。

  專家認為,即時零售能夠釋放下沉市場增量、延伸實體店的經營半徑,從而盤活消費市場。通過零售帶動配送、倉儲、運營崗位的需求增加,有效促進了基礎崗位的規模擴張。而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催生出數據分析、供應鏈管理等新職位,在穩就業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記者 李芃達)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