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素有“山地公園省”之稱的貴州避暑旅游正以“年輕逆襲者”的姿態破圈。
在漂流的湍急浪花中尖叫衝刺,讓清涼水汽浸透每一寸皮膚;在猴耳天坑體驗“超級大鞦韆”,任失重的刺激穿透每一根神經;在牂牁江的滑翔傘基地,馭風翱翔俯瞰峰林畫卷,讓自由心境擁抱每一片雲端……貴州正以“水陸空”立體式玩法重新定義避暑體驗。
縱身一躍,鞦韆秒變“天坑彈射器”
“來了就能出人生大片,包火!”這是短視頻&&上,旅游博主對貴州一個“網紅”景區的評價。
貴陽市開陽縣的“猴耳天坑”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塌陷型天坑,因其形狀酷似猴耳而得名。坑口直徑約300米,垂直深度達280米。如今這裡已成為一處極限酷玩公園,其最著名的項目“超級大鞦韆”是全球首個架設在天坑內部的極限鞦韆項目,垂直落差達92米,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我們凌晨放票,有人説,搶票搶得都失眠了!”貴陽猴耳極限酷玩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燦華説,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景區每日承載量有限,從去年開始一直實行預約制。
跟隨工作人員沿山路行走,記者看到,天坑峭壁上藤蔓垂落,流水蜿蜒,中間空余的部分被一根根繩索分割,就像架在天坑中的一張蜘蛛網。
而在一側的跳&區,被兩根纜繩牽引着的游客,依次縱身一躍,墜入天坑底部。身旁的穿越機如影隨形,再加上手機以及Insta360相機,從正面、背面等多角度記錄下這驚心動魄的瞬間。
刺激的失重感,強烈的視覺衝擊,當游客獲取視頻素材,剪輯發布在新媒體&&後,特別“吸睛”。在抖音上,猴耳天坑的相關話題播放量超20億,有些視頻的點讚量超300萬。
“好久不見,那個勇敢又熱烈的自己!”“青春沒有售價,天坑一躍而下”……這是游客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後的感慨,一些網友留言:“想去的心達到了頂峰。”
“真的太刺激了,感覺自己像飛起來一樣!”來自成都的游客周沐寧感慨,“這次專門來‘打卡’,這種體驗太難忘了。”
“游客中‘00後’佔比最高。我們迎合了現在的拍攝、審美,滿足了他們展現自我的需求。”吳燦華説,以前是為一間房、為一個景,現在是為一種體驗去一個地方。
以游客體驗為中心,猴耳天坑景區也在不斷豐富完善業態。除了“超級大鞦韆”,還有飛拉達攀岩、洞穴探險等項目供選擇。
從觀光到體驗已是旅游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開陽縣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尚法均介紹:“2018年‘超級大鞦韆’爆火後,豐富了游客山地戶外運動體驗,促進了旅游産業化高質量發展。”尚法均説,統計顯示,今年1至6月,猴耳天坑景區接待人次達10.7萬人次,累計銷售額近6800萬元。
踏浪而行,皮筏艇化身“水上過山車”
想體驗“人在前面飛,魂在後面追”?來貴州漂流就對了!
時隔20多年再次開放,素有“黔中第一漂”之稱的洛北河漂流又火了!
來到貴州省貴定縣洛北河體育公園,藍天白雲下,游客穿上救生衣,戴上安全帽,拿上船槳登船,便可在綠水青山間開啟一場夏日冒險。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以其壯麗的喀斯特地貌、密集的水系網絡和險峻的峽谷成為中國頂級漂流目的地之一。
貴州貴定縣的洛北河,被網友譽為貴州版“通天河”,體現了喀斯特峽谷與動態水文的完美結合。十余公里的漂流之旅,讓游客在“地球裂縫”裏盡享山水之樂。
負責漂流運營的貴州山水清暉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潤鋮介紹,洛北河河道較寬,漂流起點到終點落差約88米,全程有7處大的險灘,最高落差達8米,適合開展漂流。
隨着船行至險灘,湍急的河水裹挾着船身俯衝而下,雪白的浪花瞬間濺滿船艙。尖叫聲、水浪聲交織在一起,山谷間別提多熱鬧了。
為保障游客安全,公司在河道兩岸佈置有66名安全員,還配備有4艘充氣式救援艇,遇到突發狀況時快速響應。相關安全員均已接受急流、洪水救援相關培訓,並分佈在7處大的險灘沿線。
時值酷暑,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停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汽車。黃潤鋮説,今年洛北河6月20日開漂以來,共接待游客約3.5萬人次,同比增長近10倍。
記者在現場看到,下午4點,游客仍絡繹不絕,網友熱議:“《西游記》裏的畫面照進了現實。”
“玩法越多,體驗感越好。”黃潤鋮説,自2023年以來,景區以漂流為支點,拓展多元戶外玩法與體驗,開發了水上鞦韆、深水跳&、電動槳板、水上大闖關等新項目。
六盤水市的“90後”小夥熊鵬和妻子從6月下旬開始在漂流起漂點擺攤,賣當地特色小吃和防水袋、防曬帽等用具。他説,暑期只要天氣晴好,游客絡繹不絕,周末一天的銷售額達三四千元。
貴定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馬雲説,從單一漂流項目到“漂流+民俗”“漂流+研學”的複合體驗,當地通過不斷提升旅游品質,讓游客每一次“逐浪之旅”都成為難忘的旅行記憶。
禦風盤旋,坐袋成為“空中觀景&”
已過正午,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牂牁鎮的牂牁江景區內,一夜大雨過後碧空如洗,老王山雲霧繚繞。向下俯瞰,牂牁江上數艘游艇不時駛過江面。
“很好,現在我們再做一次剎車,非常好。”工作人員孫韜握着對講機,仰頭目不轉睛地觀察空中學員的狀況。片刻,學員在空中顛簸後副傘打開,隨後飄落在江面,救援船迅速前往。
在外人看來驚險的一幕正是這裡飛行訓練的日常——滑翔傘SIV訓練。通過對意外狀況的模擬能夠幫助學員應對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意外,是滑翔傘課程體系中的進階內容。
“牂牁江在國內的傘友圈裏是有名的SIV訓練場地。我想學習SIV科目,傘友第一個推薦的都是牂牁江。”來自山東東營的馬永亮是一名高中老師,剛剛帶完高三畢業班,趁着假期實現了他已籌劃兩年的滑翔傘學習計劃。
“這裡飛行場地落差大,有700米左右,一年的可飛天數能達到300天左右,風景優美,江水清澈,對高階滑翔傘學員很有吸引力,也有很多傘友來這裡旅飛。”孫韜説。
“來這裡體驗雙人飛行的游客中,年輕人佔了一半以上,尤其是近兩年25歲以內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大都是朋友相約或者以家庭為單位親子出游。”孫韜説,“2024年,老王山旅游爆火之後,更多來爬山的游客知道了牂牁江的滑翔傘項目並前來體驗。”
“我對這裡的第一印像是美麗,風景令人驚嘆。其次,這裡安全保障措施很好,教練也很棒。”來自巴西的滑翔傘學員西爾維奧接觸這項低空運動已超10年,目前定居廣東東莞,他這次來到牂牁江進行為期一週的SIV科目訓練。
近年來,六枝特區大力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滑翔傘、皮划艇、攀岩以及山地越野等多種山地戶外運動在牂牁鎮蓬勃發展。自2013年起,牂牁鎮舉辦了多屆“翱翔貴州”牂牁江國際滑翔傘邀請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土耳其、英國、瑞士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來此角逐。
“滑翔傘在旺季時尤為火爆,需提前一週預約,過夜游客也逐年增多。近些年來,體育賽事讓牂牁江景區擁有更多知名度,旅游業態欣欣向榮。”牂牁江風景名勝區運營負責人尚超説。
“上天入地”玩出新花樣,貴州暑期消費新場景活力四射。2025年1至6月,貴州旅游接待總人次同比增長8.2%,旅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0.6%。(記者 歐東衢 向定傑 吳思 倪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