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後的輕鬆暑假,有人選擇旅游度假,有人選擇宅家看劇,還有人選擇利用假期“變美”。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暑期以來,多地醫院整形美容科、民營整形機構迎來整形高峰期,在誇大宣傳、打折促銷、審美“綁架”的“裹挾”之下,一個個花季少男少女將內心深處的審美焦慮轉為行動,卻忽略了美麗誘惑背後可能帶來的身心風險。
“準大學生”扎堆整形
“感謝我媽高考之後送我的‘變美套餐’,近視手術、雙眼皮、墊鼻子。”高考之後,家住東北的小美(化名)在母親的陪同下做了三項手術,花費數萬元。小美的媽媽告訴記者,高考之前她就向女兒許諾,只要考上大學就帶她去整形,利用假期恢復,上了大學就能開啟“美麗人生”。“以前孩子埋頭苦學,完全沒有形象,現在馬上上大學了,得學會形象管理。”她説。
正在讀大二的小鈺(化名)就讀於一所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她告訴記者,自己上高二時家長就帶着做了雙眼皮手術,當時是為了藝考時上鏡好看。在她身邊,三個好朋友也做了雙眼皮手術。“我們班女生基本上都是雙眼皮,畫眼粧確實更好看。”小鈺説,大家都很關注自己的外表,有的女生長得已經很好看了,還要去打針微調,有一個同學大腿有點粗,就去做了抽脂,也有男生去紋眉、墊鼻子。“我有同學平時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邊減肥一邊攢錢,就為了假期去做美容,家庭條件好的還會去韓國邊旅游邊整容。”小鈺説。
記者調研了解到,利用假期整形正在一些花季少男少女中流行,不少家長默認或支持。記者在某三甲醫院整形科候診室看到,一些家長和孩子在討論具體的整形項目。據了解,高考結束至今,該科室的整容手術比平時增加了三成多,注射類和光電項目也很受歡迎。
不少整形美容機構提前推出針對學生的暑期特惠套餐,迎接學生整形高峰。記者在東北一家省會城市的整形美容連鎖機構了解到,該機構暑期諮詢量是平日的三四倍,以學生和家長為主,手術需要提前預約,目前排期已滿。
另一家整形美容機構推出的“暑你最美”優惠活動顯示,學生群體做2個以上項目可以享受全單八折優惠,介紹同學一起做還可以各自減免500至1000元,並打出“限時秒殺”“早做早美”的宣傳標語。“近幾年暑期整形的學生越來越多,今年我們提前做了充分準備,不論是醫生數量還是手術室都非常充足,歡迎隨時過來。”該機構店面經理説。
醫美“後遺症”風險潛藏
近年來,“低齡化整容”熱度持續增加,美麗外衣的背後,潛藏着身心創傷風險。單一的審美標準,正加劇年輕人的外貌焦慮,讓人皆有之的愛美之心走向“畸形”。
——生理正發育,過早醫美易影響健康。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王永前在此前舉辦的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醫療美容就是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或者是其他具有創傷性、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各部位的形態進行修復或者重塑。不建議未成年人接受醫美手術。王永前同時提醒,手術存在風險,雙眼皮手術可能存在出血、血腫、感染、瘢痕增生的術後風險,嚴重時還可能影響眼部功能。另外,雙眼皮手術的恢復期相對較長,一般為3-6個月。術後3個月內是瘢痕的增生高峰期,可能引起線條不對稱,出現肉條感、緊繃感、線條分叉等情況。
——心理不成熟,醫美“後遺症”易誘發心理危機。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心理衞生科主任田潤輝&&,在門診中,整容“低齡化”的案例並不少見,這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過度自我關注的一個表現。田潤輝舉例稱,有的青少年偏執地追求變瘦,出現了進食障礙;有的青少年認為自己不夠完美,反復要求整容,出現感知綜合障礙;有的青少年把在社群中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學習問題等都歸因於整容不成功、“不夠漂亮”,與家長間産生價值觀衝突,表現為嚴重的情緒波動,甚至出現回避外出、自我否定、悲觀厭世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追求片面的審美評價,自我價值感不足。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遲毓凱&&,當代青少年幾乎都能熟練使用網絡社交媒體,他們在尋求容貌、身材等自我價值認可時,被一些所謂“網紅”倡導的“白瘦幼”“錐子臉”等單一審美傾向所影響,誤以為“全世界都認同這種美”,固化審美標準,而“網紅”上傳網絡的圖片、視頻等大多經過美化處理,與現實差距巨大,卻被青少年當作“標準”,産生巨大心理落差。
“曾接診過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女孩,長得已經很漂亮了,但就覺得自己眼袋大、有黑眼圈、左右臉大小不對稱,想通過一系列整形手術達到自己心中的完美狀態,但是我們告訴她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後來被我們勸退了。”某三甲醫院整形科醫生説。
呼籲嚴管嚴查違規行為
近年來,我國醫美市場發展迅速,學生等青年群體日益成為消費主力。田潤輝、遲毓凱等專家&&,家長、學校、社會應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多元的審美觀,摒棄外貌焦慮,避免盲從。
專家建議,日常生活中,家長可與孩子共同探討不同的審美觀念,幫助孩子認清美的概念,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引導孩子關注自身品德、才華和能力的培養,通過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發展興趣愛好,豐富精神世界,提升自信心,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健康自然的審美追求,避免外貌焦慮。
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社交媒體醫美整形廣告的管理,嚴管嚴查虛假宣傳、誇大效果、製造焦慮等行為,並及時刪除或禁止發布。限制醫美機構發布針對學生的醫美整形廣告宣傳、打折優惠促銷活動等內容,規範商業營銷行為,杜絕製造審美焦慮。
還有專家建議&&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禁止未成年人進行非醫療需要的醫美整容。“要從社會層面推動和宣傳審美的多元化,完善法規,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遲毓凱説。(記者 段續 趙丹丹 李典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