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8月3日電 題:面向“夕陽市場”培育“朝陽産業” 重慶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吳燕霞、楊仕彥
走進不久前開業的重慶首家銀發主題商業綜合體,助浴椅、防滑拖鞋、家庭吸氧儀等助老産品豐富多樣,乾淨寬敞的老年大學教室一片歡聲笑語,圍繞老年人“衣食住行康養娛”打造的全消費場景吸引着往來消費者……
退休老人漆仲全對手上的多功能拐杖愛不釋手。“我老伴身體不太好,這個拐杖既可以照明,還有一鍵報警功能,非常適合她。”漆仲全説,趁着現在打八折只要百來塊錢,非常實惠。
7月23日,重慶重百九龍百貨商場6樓的銀發主題店內,消費者正在選購適老化産品。新華社記者李曉婷 攝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重慶60歲以上人口801萬,佔總人口比重達25.11%;其中超46.5%為70歲以下老年人口。“這些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較高、健康狀況較好,且財富儲備相對充足、社會參與意願強烈,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他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重慶重百九龍百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文説。
近年來,重慶抓住“銀發機遇”,印發《重慶市促進銀發經濟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工作實施方案》,從解難題、擴供給、育産業等方面,提出20項工作舉措,大力培育銀發經濟。
在江北區五里店街道渝能陽光社區“享老驛站”內,71歲的蒲清蓉每天早上都會來這裡享受理療服務。“平時有個腰酸背痛就來社區做做按摩和艾灸,還有專業的中醫定期來社區裏義診,有個小病在社區裏就能解決。”蒲清蓉説。
“享老驛站”內,智能醫養機器人、靶向理療儀、智能艾灸床、紅外按摩桶等醫養設備一應俱全。
7月8日,重慶市江北區五里店街道渝能陽光社區“享老驛站”內,醫生正在為老年居民們進行中醫義診。(受訪者供圖)
“我們與街道簽訂社區合夥人協議,將六大醫養設備投入驛站,為社區老年群體提供高質量的助醫助康服務。老人每月付一次費後可以無限次享受所有智能醫養設備,目前社區內有140名老年人選擇了這一服務。”重慶森頓社區養老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負責人張森説。
“除了基礎型及公益型養老服務,社區通過公辦民營、政策支持的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經營主體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供給,提供更加普惠和優質的養老服務,打通社區養老最後一米。”渝能陽光社區書記肖和説。
目前,重慶已建成1695個老年食堂、963個街鎮養老服務中心、1091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社區老年大學達918個。
重慶市江北區五里店街道渝能陽光社區的居民們正在老年大學中學習電吹管。(受訪者供圖)
瞄準銀發群體“急難愁盼”,重慶擴大老年産品和服務供給,壯大銀發經濟經營主體,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從事居家適老化産品研發銷售的椿萱居適老重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門店內,公司總經理肖卓婭向記者介紹了一系列産品,“這款智能適老化櫥櫃可以根據需求自動升降,支持語音和手勢控制;分體智能床墊可控制溫度,調節不同部位的高度、角度,同時滿足老兩口不同需求。”
在當地民政部門支持下,重慶參陸零福家科技有限公司在渝中區投用適老産品實景化體驗式展廳。“老年用品最講究適配,展廳配有持證的老人能力評估師,幫助老年人選擇適合他們的用具。”公司總經理卿翔飛説,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目前已有家庭開始選擇適老化相關輔具,未來這片市場將更廣闊。
為進一步推動銀發經濟成為消費新增長點,今年以來,重慶&&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適老化産品可享受20%的補貼,單人最高不超過3000元。
“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的需求,將銀發經濟打造為‘朝陽産業’。”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接下來將重點培育一批市場前景明確的潛力産業,打造銀發經濟産業集群,促進養老、健康、家政、體育、文化、旅游等産業創新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