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5.5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降幅同比收窄19.5個百分點,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降幅連續8個月收窄,重點地區土地溢價率有所回升、庫存下行……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加持下,房地産市場朝着平穩健康的方向穩步前行。
數據變化的背後,是我國房地産行業供需兩端預期的逐步改善。記者近日在多地採訪了解到,房地産行業已告別過去“高周轉、高杠桿”的無序擴張階段,正加速轉向以“品質驅動”為核心的“好房子”建設新周期。
從“造房子”到“造生活”
7月28日,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的成都越秀·閱今沙的樣板間,不少市民正在看房。7.2米開間的客廳,入戶採光廳與廚房、餐廳聯動形成超17平方米的“花園餐廚”空間,這些新穎的設計讓前來看房的劉女士眼前一亮。三代同住的她很在意老人和孩子的活動空間,而這個小區下樓即是公園。
越秀地産中西部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徐揚説,越秀·閱今沙設計中將自然公園與生活場景融合,整體規劃打造樓盤外圍約60畝公園,充分融入竹編、銀杏、蜀錦等在地文化符號,引入網紅咖啡品牌等,以“公園+商業+社區”的創新模式將門前公園升級為一整片慢行生活系統,積極回應成都“好房子”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將“社區功能複合化”的要求。
“好房子”的定義還在擴寫,不止於“大”,更在於“適”——精準匹配不同群體的生活需求。
同日,記者來到山東青島的海信悅瀾山小區。屋外,圍合式排布的住宅樓將住戶的採光再次優化;屋內,99平方米的戶型絲滑容納下三室兩廳兩衛,三聯陽&搭配落地窗的設計,讓整間屋子格外精緻溫馨。
“相比傳統‘好房子’面積大、價格高的特點,這裡的戶型面積最小不到百平,更加符合中等收入家庭的改善需求。”前來查看新房施工進度的王尉告訴記者,項目在層高、隔音等基礎硬體上全面對標最新標準,小區還內設適齡人群健身休閒會所,滿足“一老一小”的活動需求。
無論是成都越秀項目的“公園生活圈”,還是青島海信項目的“適齡健身會所”,“好房子”的競爭已從單純的硬體比拼,轉向生活場景的系統營造。例如,適齡健身會所中,影音閱讀會所、茶室、健身房和瑜伽室,以及包含籃球場、羽毛球場的多功能球類場地讓更多體育愛好者有了施展身手、增進鄰里關係的活動空間。
中指研究院西南分院研究總監蘇宇説,今年以來,消費者在市場新産品的影響下,對於“好房子”的認知不斷深化,特別是生態陽&、270°全景艙、無雨歸家、全生命周期可變設計空間等産品創新得到認可。消費者從簡單的關注得房率,逐漸開始更加關注全生命周期的設計、智能設備配置的合理性、生態性與私密性的平衡、樓盤周邊環境、物業服務質量等方面,“好房子”建設對於改善型需求的激活作用進一步凸顯。
品質競爭重塑行業格局
7月25日,上海土地交易市場的競價大廳裏,空氣仿佛被不斷攀升的數字點燃。當位於上海徐匯區的衡復風貌區範圍的低密別墅地塊的競價進入第28輪時,全場忽然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祺祥旺宇的舉牌代表身上。隨着主持人的落槌,12.25億元的總價塵埃落定,200257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22.38%的溢價率,一舉刷新此前3月上海靜安寺地塊創下的16.1萬/平方米的樓面單價“地王”。
虹口北外灘地塊,一出場就吸引了綠城、保利、華潤越秀聯合體、金茂等7家巨頭前來角逐。在開拍後,地塊很快來到64.719億元的中止價,最終,綠城以裝修標準6000元/平方米、配套公共服務設施2600平方米、高端人才配件比例2%,觸發“雙高雙競”獲得地塊,地塊溢價率46.33%,成為北外灘的全新“地王”。
另一邊,浦東新區唐鎮地塊同樣上演7家房企的激烈競爭,競價一路衝破中止價。在“雙高雙競”環節,國貿與招商港中旅聯合體你追我趕,最終,招商港中旅聯合體以4500元/平方米的裝修標準、200平方米公共服務設施配套、0.7%的高端人才配建比例競得該地塊,總價27.289億元,樓面單價52360元/平方米,溢價率40%,成為該板塊的新地王。
“以前拿地拼的是周轉速度,現在比的是對項目的品質把控,這些地塊的稀缺性擺在眼前,只要把産品力做紮實,根本不愁市場認可。”一位房企投拓負責人坦言,核心地區核心地塊,只要項目好,是不愁出手的。他以唐鎮板塊為例,6月底剛剛開盤的保利天奕項目,231套房源開盤當日即售罄,正是市場對優質住宅的直接回應。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説,近兩年上海高端住宅交易的持續走強,為房企注入了信心。此次受追捧的三幅地塊,除了佔據核心區位的稀缺優勢外,其都有面積較小、總價可控的特點,房企易於消化。
“‘品質競爭’已是行業格局重塑的關鍵力量。”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指出,2025年以來,以建設“好房子”為目標的一系列政策顯著提升了住宅産品的實得率、空間尺度與居住舒適度。這些政策紅利不僅有效激活了市場需求,更從根本上驅動着住宅産品的全方位升級換代。
房地産業轉型開闢新賽道
2025年,“好房子”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誌着我國房地産行業發展方向的重大轉變。5月,以“好房子”理念貫穿始終的新版《住宅項目規範》正式施行,新規緊扣“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四大核心目標,從建築結構到居住體驗、從生態環保到智能應用,對住宅建設全鏈條提出了一系列剛性約束與升級要求。
各地政府也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好房子”建設落地生根。例如,江蘇省、浙江省針對新建住房品質提升和改善發布技術導則。從規劃布局、公共設施、環境營造等方面提升住宅空間品質;從戶型設計、材料選用、建造管理等方面提升住宅性能品質……湖北省發布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的技術指引。從“新”“好”“適”三個主要方向(“新”即設備更新、管路更新、智能煥新;“好”即好材料、好裝修、好家居;“適”即適老化、適幼化、適殘化、適多代),推動將老房子改造成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在政策端,山東省對建設、購買“好房子”給予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將高品質住宅項目納入綠色金融支持範圍,鼓勵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信貸融資成本等方式給予支持。對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高品質住宅的,貸款額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
“‘好房子’建設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姚天瑋此前&&,建設“好房子”,不僅給新技術、新産品、新材料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還能釋放出“擴內需”“促消費”的巨大潛能,為建築業、房地産業轉型發展開闢了新賽道。
楊科偉&&,這種轉變不僅能激活改善型需求,更能推動房地産與城市更新、社區服務、智能家居等産業的協同發展,為行業開闢新的增長空間。可以預見,當“品質”成為居民住房消費的新共識,市場需求端的結構升級將與供給端的産品革新形成正向循環。在需求動能的持續釋放下,房地産市場有望邁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軌道。(記者 梁倩 李倩薇 張鐘仁)